敏兒不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聖人可否入我函谷關,在下定當親自侍候?”尹喜恭敬邀請道。
老子聽後只是微微皺了皺眉,便開始掐手推算起來。卻道他為何會向西方行來,原來是他數日前推算到自己在西方有一機緣,故而才有此次函谷關之行。此刻到了函谷關,那種感覺越來越劇烈了,他當即便要演算一番。
數個呼吸後,老子無奈停下手中動作,他還是沒有推算到什麼,他看著下方的尹喜,轉念想了想,便說道,“如此也好,那貧道便在此停留數日。”
“多謝聖人!”尹喜聽候大喜,連忙拜道。接著親自牽起那青牛,將老子與多寶道人領進函谷關。
幾日之間,尹喜對老子和多寶二人是畢恭畢敬,事事親為,未曾懈怠。
數日後,老子並未得到想要的機緣,便與多寶欲再次上路,繼續西行之路。
老子騎著青牛,多寶隨其身後,到了函谷關門口,尹喜聞言前來,拜倒在老子身前,卻道,“我尹喜心向大道,懇求聖人收我為徒。”
“你既為王朝官員,因果與紅塵牽扯太深,不適合修道。”聞言,老子卻是搖了搖頭道。
“弟子願放棄官職,一心跟隨聖人修道!”尹喜聞言,再次說道。
老子不言,掐手一算,發現這尹喜與自己還真有幾分師徒緣分,但卻難以成為親傳弟子,只可為記名弟子。
“也罷,貧道便收你為記名弟子。”老子一拂鬍鬚,淡淡道。
尹喜聞言,頓時大喜,立刻拜道,“多謝老師!”
老子笑了笑,就要吩咐兩人繼續西行,就在此時,一道靈光從他腦海深處劃過,他忽然心有所感。為何我不留下一本自己的典籍,留與似尹喜這樣求道的後人呢?而且這道書不能是修道之法,但卻可以是啟道之法。
想著,老子心中的念頭便越來越清晰,他哈哈一笑,踏空而起,大聲誦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僥。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
“嗡!!!”
當即,天地嗡聲作響,無窮妙音響徹雲霄,大道之音洞徹周天,神光璀璨,紫氣縱橫,天地靈氣匯聚而來,演化各種玄妙。
函谷關前眾人都沉浸於這無上妙音之中,不可自拔。尹喜當即取來紙筆,將老子所言,記錄下來,留待日後翻看領悟。
不久後,老子便停止口誦道經,他再次回到青牛背上,但此刻的老子,身上那種出塵的氣質卻愈發的濃郁了,而且他身上有紫氣繚繞,仙氣飄飄,彷彿下一刻便要羽化昇仙一般。
老子心中也是欣喜非常,他終於將自己的學說徹底整理出來,著成道經,流傳世人。這也是對他道唸的一次整理,此次之後,他已經尋到了突破的契機,果然是大機緣!
尹喜將老子所言全部摘錄,裝訂成一本書籍,呈給老子。老子沉吟數息,在上面寫下“道德經”三字。
三字一落,立刻神光大盛,刺人雙眼,良久之後,神光內斂,化成平平凡凡的一本道書,他將之扔給尹喜,便帶著多寶向著西方繼續而去。
不過數個呼吸,兩人便消失在眾人視野之中,不見蹤影。
尹喜拿著手中《道德經》,心中喜悅無比,看著老子兩人一牛離去,喃喃道,“真乃神人也!”
這道德經可分為上下篇,上篇起首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可稱為《道經》。下篇起首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故可稱為《德經》。合稱起來,變為《道德經》了。
尹喜回去後,想要將《道德經》再次摘錄一本,保留下來,以免不測,但無論他如何摘錄,重新寫出的《道德經》都完全沒有了第一本那種特殊的韻味,而且也沒有修行之法,只有第一本中藏有修行之法。
尹喜無奈,只好作罷,開始歸隱山林,一心修煉大道。後來,尹喜修煉有成,不忘老子大恩,建立了鼎鼎有名的蜀山劍派,尹喜為長眉老祖。
所以有傳說稱,蜀山亦是老子傳來的道統。
…………………………
卻說老子與多寶道人出了函谷關之後,便是繼續向西行去,這日,兩人來到終南山。
老子在終南山暫住下來,於南山不老松下講道,在終南山後山清涼山上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