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部分 (第1/4頁)
知恩報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許仙他們自然是沒有多想,也是實在是想看看自己的名次。雖然說許仙后世已經是考厭了試,但是這中狀元,他的心還是火熱的。時代不同,氛圍不同,收穫不同,這心自然也就是不同。
多少士子寒窗苦讀十年就為了能一朝金榜題名。
出了門,便見人山人海,排長龍。走都走不動。
“這麼多人?什麼時候才擠的過去?”這樣的人龍,不禁讓人心生—股無力感。
方程本是擦著榜尾入的殿試,本就心虛,人數—多,不免是打起了退堂鼓。
“這有什麼?這才多點兒人。”許仙搖頭,後世的他可是見過比這多的多的人。
看到這麼多人,許仙不僅不嫌煩躁,反而倍加親切。“華夏嗎?就是人多,才稱得上華夏!”
第219章、熱鬧(求收藏)
“咦?那不是劉公子家的下人。”在人潮中,方程看到了熟人,“早知我們也讓旁人來了。”
書生,手無縛雞之力,比擠堆,見縫插針,他們還真不是對手。三人中,唯—有能力擠堆的,便是許仙了。可是許仙偏偏懷念這個,不樂意擠。
另一個,也便是曾經的傻子雷信雷坦然,他與方程交好,又受了許仙的恩惠,三個人自是比其他人更加親近友好。“許年兄,要不咱們還是僱人吧?”
大腦是變聰明瞭,但是這體力,他可不是那麼行的。擠了一會兒,便與方程是雙雙滿頭大汗。
“僱人?這還可以僱人嗎?”方程問道。
雷信說:“自然是可以,這歷年都有那代人看榜的閒漢掮客,使銀子便會代你看榜。”
“那就使銀子。”方程實在是不想再往裡面擠了,這人山人海的,生生能擠死讀書人。
既然他們都不願意擠,許仙自然是要隨大流。
三人步入一個茶館,這兒早早坐了不少士子,顯然也是擠不進去的。把名姓報與小二,小二有如泥鰍一般,鑽入人群不見了。
喝上壺涼茶,方程他們才喘上—口氣。
剩下的便是耐心等待了。
不大會兒功夫,外面一陣轟動,禁軍開道,開啟人路。
“快快,三榜放榜了。”
宋開寶六年,確立了科舉的三級考試製度。到了元代,殿試劃分一、二、三甲,前三人賜進士及第,為一甲;餘賜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為二、三甲。而明清沿元制分三甲。
現在頌布的便是三甲,也就是同進士。
三甲似乎不是那麼優秀,但是由於宋朝取士太多。唐代錄取進士,每次不過二、三十人,少則幾人、十幾人。宋代每次錄取多達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對於屢考不第的考生,允許他們在遇到皇帝策試時,報名參加附試,叫特奏名。也可奏請皇帝開恩,賞賜出身資格,委派官吏,開後世恩科的先例。
人數籠大的天子門生經歷了兩三代,便再也無官可授。
老朱吸取了這個教訓,大為減少了錄取人數。比如—甲榜單僅只三名,欽定御批一甲第一、二、三名即為狀元、榜眼、探花,一甲三人稱“進士及第”,又稱“三鼎甲”。二甲若干人,佔錄取者的三分之一,稱“進士出身”,二甲的第一名稱傳臚。三甲若干人,佔錄取者的三分之二。
這人數—少,自然是虛位以待。
進士中一甲三人,殿試後立即授職,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編修;其他進士,按殿試、朝考名次,分別授以庶吉士、主事、中書、行人、評事、博士、推官、知州、知縣等職。
這樣的實權下,三甲又如何?比起宋朝無官可授,他們可是幸福得太多太多了。
這樣的實缺,出來便是縣尊大人,這自然要派人盯著了。可別到時候誰中了也不知道。
不僅士子們自己盯著,各個衙門大人們也是派人盯著。
從宋代開始,科舉開始實行糊名和譽錄,並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從隋唐開科取士之後,徇私舞弊現象越來越嚴重。對此,宋代統治者採取了一些措施,主要是糊名和譽錄製度的建立。糊名,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貫等密封起來,又稱“彌封”或“封彌”。
宋太宗時,根據陳靖的建議,對殿試實行糊名制。後來,宋仁宗下詔省試、州試均實行糊名制。
但是,糊名之後,還可以認識字畫。根據袁州人李夷賓建議,將考生的試卷另行譽錄。考官評閱試卷時,不僅僅知道考生的姓名,連考生的字跡也無從辨認。這種制度,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