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部分 (第1/4頁)
知恩報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且不說和他的前皇祖考相比,甚至比起他的雄才大略的叔父們,他也沒有那種自信心和堅強的性格,甚至也沒有那種能力。這位年輕皇帝的溫順性格和儒家教育,因此他衷心向往的是實行理想的仁政。
而隨意殺人,怎麼說也稱不上仁政。
朱允文怒吼著,本就欲下皇命!如果沒有許仙,這絕對會成為他們攻擊燕藩的利器。只是現在有了許仙,朱允文自然便要詢問。“王叔公,你看這事怎麼處置?”
許仙在這兒一下子便起了宗人府的作用。如果說皇帝敬宗人府三分,那麼對許仙這不是宗人府,卻管著皇帝屁股的存在,那絕對是九分不嫌多,六分不嫌少。
按照命運,許仙這時應該義憤填膺,義無反顧地處罰朱高煦。
畢竟歷史上寫的很清楚。成祖起兵時,仁宗留守,朱高煦跟隨成祖,曾為軍中先鋒。
白溝河之戰,成祖幾乎被瞿能趕上時,朱高煦率領數千精銳騎兵,上前決戰,將瞿能父子斬於陣前。到成祖東昌兵敗,張玉戰死,成祖隻身逃走時,又是朱高煦率軍趕到,擊退南軍。徐輝祖在浦子口打敗燕兵,朱高煦率領番騎奔來。成祖大喜,說:“我已精疲力竭了,我兒應當奮勇再戰。”朱高煦指揮番騎,拼力作戰,南軍這才退兵。成祖屢次瀕臨危難而轉敗為勝,朱高煦功勞很大。成祖認為他很像自己,朱高煦也以此自負,恃功驕縱,經常違法。
從歷史可知,如果許仙動了他。也許這朱棣便很有可能不會成功。但是這只是理論,再強大的理論也比不上命運。
觀看命運,許仙那樣做了,不僅那樣做了,更是幫著朱允文出謀劃策,推薦了—大批厲害的老將上場。歷史書在腦,哪個打仗厲害,自然是一抓一個準。
但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又或是朱棣的手段太厲害了。
吃了敗仗的朱棣負荊請罪,親自到老將們面前哭訴。言其本無反心,只是陛下太過,害王叔性命,他這才起兵自保。
老實說,比起與朱允文的感情來,這些老將自然與朱棣更加深厚。看著自己老主公的兒子死的死,慘的慘……人心都是肉長的。他們自然是要伸手扶一把,據言藩王之心,王叔堂弟之心。他們希望皇帝溫和些,使《推恩令》之策。這本就是他們的本心,推恩之策,他們才是主力的主力,只不過他們的人不如齊黃親厚,這才沒有成功。
第371章 、陰損的陽謀
這些老將們顧惜著戰場之誼,有心保下自己老戰友,老上司的兒子們。
不錯,就是兒子們。這些老將沒—個是蠢人,看朱允文與齊黃幾人的削藩策,便明白他們這樣搞下去,老朱兒子們即便有命在,也會讓他們搞成了白痴。這—點絕對是真的,後來朱棣坐了那位子,照方抓藥,今後大明的王爺們,—個個當豬養,一個個養成了豬。
然而,這時候老將們只看到朱允文在搞,而且還搞死了一個。自然有心阻止更多的慘劇發生。
只不過,看歷史都知黃子澄、齊泰、方孝儒是什麼人了。
建文帝即位以後,他對這幾位儒家師傅言聽計從,發起了一些政治上和制度上的改革,看來其意圖是大大背離了太祖高皇帝所做的安排。1380年因裁撤中書省而使中央一些行政機關被取消,它們在現在已部分地有所恢復;制度被修改,以加強文職行政功能和減輕政府的**作風。
為了貫徹這些改革,皇帝把黃子澄、齊泰和方孝孺都提升為行政負責官員。1380年裁掉中書省以後,明太祖曾經決定,國家一切事務都必須由他一人作為行政首腦來裁決。因此之故,翰林學士們和六部尚書只有建議權和在政府中執行命令之權。當新皇帝召集這三位士大夫來“參國政”時,這種局面就結束了。如果這些重建活動或多或少地不是虛構的話,這些皇帝的顧問們就不是隻領乾薪了,而是實際地在管理政府。這樣做就大大地離開了第一位皇帝所定下的制度,因為皇帝的顧問們現在被置於在六部之上施政的地位。他們現在又制定政策,又執行政策。極像從前某些王朝中的丞相的所作所為;他們僅僅缺少丞相的頭銜。沒有這個頭銜只是形式上尊重明太祖的《祖訓錄》,因為《祖訓錄》是嚴格禁止任命丞相的。
這是文官改革,與勳貴無關,勳貴們都是武官,但是很快1398年末。新皇帝聽了方孝孺的話把六部尚書從二品提到了一品,又在尚書和侍郎之間加了一個侍中之職。這種制度上的改變把六部尚書提到了與都司同級的地位;自從廢除丞相之後都司比任何文官的品級都高。因此,在他有意識地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