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點沸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師父佛口聖言,故此知之。”急披衣而出,至西街時,早已有人傳播說:“取經的人適才方到,萬歲爺爺接入城來了。”眾僧聞言,又急急跑來,卻就遇著,一見大駕,不敢近前,隨後跟至朝門之外。唐僧下馬,同眾進朝。唐僧將龍馬與經擔,同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站在玉階之下。
第267章 再入靈山
書接上文,唐太宗傳宣:“御弟上殿。”
然後賜坐,唐僧又謝恩坐了,教徒弟們把經卷抬來。
孫悟空等取出,近侍官傳上。太宗又問:“這有多少經數?”
唐僧道:“臣僧到了靈山,參見佛祖,蒙差阿儺、伽葉二尊者先引至珍樓內賜齋,次到寶閣內傳經。那尊者需索人事,因未曾備得,不曾送他,他遂以無字經與了我,當時謝了佛祖之恩東行,忽被風搶了經去,俱拋擲散漫,因展看,皆是無字空本,臣等著驚,復去拜告懇求,佛祖道:‘此經成就之時,有比丘聖僧將下山與舍衛國趙長者家看誦了一遍,保祐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脫,止討了他三鬥三升米粒黃金,意思還嫌賣賤了,後來子孫沒錢使用。’我等知二尊者需索人事,佛祖明知,只得將欽賜紫金缽盂送他,方傳了有字真經。此經有三十五部,各部中檢了幾卷傳來,共計五千零四十八卷,此數蓋合一藏也。”
唐太宗聞言笑道:“光祿寺設宴,開東閣酬謝。”說完忽見唐僧三徒立在階下,容貌異常,便問:“高徒哪裡人?”
唐僧道:“大徒弟姓孫,法名孫悟空,臣又呼他為孫孫悟空。他出身原是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人氏,因五百年前大鬧天宮,被佛祖困壓在西番兩界山石匣之內,蒙觀音菩薩勸善,情願皈依,是臣到彼救出,甚虧此徒保護。二徒弟姓豬,法名悟能,臣又呼他為豬八戒。他出身原是福陵山雲棧洞人氏,因在烏斯藏高老莊上作怪,即蒙菩薩勸善,虧孫悟空收之,一路上牽馬有方,涉水有功。三徒弟姓沙,法名悟淨,臣又呼他為沙和尚。他出身原是流沙河作怪者,也蒙菩薩勸善,秉教沙門,一路挑擔辛苦。那匹馬卻不是主公所賜的。”
太宗道:“**相同,如何不是?”
唐僧道:“臣到蛇盤山鷹愁澗涉水,原馬被此馬吞之,虧孫悟空請菩薩問此馬來歷,原是西海龍王之了,因有罪,也蒙菩薩救解,教他與臣作腳力。當時變作原馬,**相同。幸虧他登山越嶺,跋涉崎嶇,去時騎坐,來時馱經,亦甚賴其力也。”
太宗聞言,稱讚不已,又問:“遠涉西方,路程多少?”
唐僧道:“總記菩薩之言,有十萬八千里之遠。途中未曾記數,只知經過了一十四遍寒暑。日日山,日日嶺,遇林不小,遇水寬洪。還經幾座國王,俱有照驗印信。”說著轉身叫道:“徒弟,將通關文牒取上來,對主公繳納。”
當時遞上,太宗看了,乃貞觀一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給。太宗笑道:“久勞遠涉,今已貞觀二十七年矣。”牒文上有寶象國印,烏雞國印,車遲國印,西梁女國印,祭賽國印,朱紫國印,獅駝國印,比丘國印,滅法國印;又有鳳仙郡印,玉華州印,金平府印。太宗覽畢,收了。
早有當駕官請宴,即下殿攜手而行,又問:“高徒知禮乎?”
唐僧道:“小徒俱是山村曠野之妖身,未諳中華聖朝之禮數,萬望主公赦罪。”
太宗笑道:“不罪他,不罪他,都同請東閣赴宴去。”
唐僧又謝了恩,招呼他三人,都到閣內觀看。
果是中華大國,比尋常不同。看那:門懸彩繡,地襯紅氈。異香馥郁,奇品新鮮。琥珀杯,玻璃盞,鑲金點翠;黃金盤,白玉碗,嵌錦花纏。爛煮蔓菁,糖澆香芋。蘑菇甜美,海菜清奇。幾次添來薑辣筍,數番辦上蜜調葵。麵筋椿樹葉,木耳豆腐皮。石花仙菜,蕨粉幹薇。花椒煮萊菔,芥末拌瓜絲。幾盤素品還猶可,數種奇稀果奪魁。核桃柿餅,龍眼荔枝。宣州繭栗山東棗,江南銀杏兔頭梨。榛松蓮肉葡萄大,榧子瓜仁菱米齊。橄欖林檎,蘋婆沙果。慈菇嫩藕,脆李楊梅。無般不備,無件不齊。還有些蒸酥蜜食兼嘉饌,更有那美酒香茶與異奇。說不盡百味珍饈真上品,果然是中華大國異西夷。
唐僧師徒四眾與文武多官俱侍列左右,太宗皇帝仍正坐當中,歌舞吹彈,整齊嚴肅,遂盡樂一日。正是:君王嘉會賽唐虞,取得真經福有餘。千古流傳千古盛,佛光普照帝王居。
當日天晚,謝恩宴散。太宗回宮,多官回宅,唐僧等歸於洪福寺,只見寺僧磕頭迎接。方進山門,眾僧報道:“師父,這樹頭兒今早俱忽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