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曲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分陰陽辨來去。
成語“來龍去脈”,就是來源於此。
中國的龍脈始祖源自崑崙山,以東延伸出天山山脈、祁連山山脈、陰山山脈;向北則有阿爾泰山、賀蘭山、大小興安嶺、長白山;朝南還有唐古拉山、喜馬拉雅山、橫斷山脈。如是者由西向東,龍的主脈落在陝西省的西安市,也就是十朝古都長安。
龍脈行至中原,向東有六盤山、秦嶺;偏北有太行山;偏南有巫山、雪峰山、武夷山;向南為南嶺,以及相間錯落的五嶽、黃山,臺灣的玉山,西南的峨眉山。
這些氣勢巍峨、大大小小的山脈,共同構成了一副中華巨龍圖。
所謂山是龍的勢,水是龍的血,條條山脈再加上縱橫其中的江流——想要研究風水這兩個字,永遠也躲不開這山河壯麗的無限江山。
在古代的時候,沒有現代這種精確的衛星地圖,對每個風水師來說,尋龍點穴都是大工程,因為他們必須依靠雙腳,一步步丈量腳下的土地,尤其慘烈的是,儘管耗費在裡面的時間數以年計,就因為一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他們最後得出來的結果很可能還是錯的、南轅北轍的。
到了現代,藉助日益發達的科技之力,工程量最大的“覓龍”環節被大大簡化了,但剩下的四項,尤其是點穴,對絕大多數風水師來說,仍然是艱難無比,誰也不敢輕言必中。
陰陽功德龜最逆天的地方,就在於他們的眼睛,可以穿透表象,直達本質——
葉飛鴻開車駛過西山,在一處不甚明顯的山坳處停下,下車來,倚在車門上,抬頭仰望。
真是太壯麗了!
在他眼中,群山之上正有一道如霧般的氣脈在升騰。
極目而望,不見首尾,但那種令人驚心動魄的氣勢,卻在震撼著他的心靈,使他久久不能平靜。
自古以來,就有一種說法——北京西山,龍起太行之首。
意思就是,太行山這個大龍脈上,西山就是龍頭,它屏障著帝都的西、北部,如同神龍吐珠,催生出此地六朝古都的天賜氣運。
其實,在風水學說中,龍脈就如同巨龍,遊移不定,時時變化。現今的帝都,是從元朝開始“發跡”的,明清時期進一步完善,一直到了今天。
將山川比作龍脈,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呼形喝象”。
在現實生活中,所謂“呼形喝象”,其實非常普遍。好比山形像猴,便稱呼其為“猴山”,峰似美人,就叫它為“美人峰”。還有“日月潭”、“狼牙山”等等,雖然唯心了一點,但奇怪的是,往往定了名稱之後,人們就會發現,越叫越象、越看越象,彷彿那些“死物”有靈一般。
山川若是巨龍,自然就有龍角、龍爪、龍脊樑等等,因為大家只是取一個“形似”,所以到底哪裡是龍角?哪裡是龍頭?以誰說的為準?你覺得那裡是龍角,我還覺得是龍嘴呢!
各個流派有各個流派的觀點,莫衷一是,誰也說不服誰。再加上混跡其中的、數不勝數的騙子們,怪不得越到現代,信風水的人越少,還不是有真本事的人太難得一見了。
對其他風水師來說,呼形喝象是撞大運,但對陰陽功德龜來說,他們眼見為實,說是什麼就是什麼,“龍”都給你看見了,你總不能分不清那裡是頭哪裡是尾了吧?
現在葉飛鴻所佔之處,就在龍的下巴附近。
正所謂“驪龍之珠,位於頷下”,這裡的頷下,意思就是下巴。
當年那位老祖宗,別出心裁,繞過龍首西山,把寶貝藏在了龍珠那裡——要知道,自元朝定大都以來,西山因為距離皇宮很近,加上氣運旺盛、風水不凡,歷朝歷代的皇帝們均熱衷於在西山上大興土木,修建行宮。這工程動的多了,東西埋在這裡,不定哪天就不湊巧,被誤挖了去呢!
相比之下,龍珠的所在不比龍頭差,偏又低調、隱蔽,埋在這裡,就安全多了。
葉飛鴻開著車一路駛來,明顯發覺他是越走越偏,跟西山比起來,這邊的人氣差遠了,山腳下也能看得見一些村落,雖然還不至於像偏遠山區那種落後吧,但一看也是普通的鄉村人家了,平房、砂石路,村民有認出他的車是路虎的,遠遠駐足遙望。
龍珠之地不像其他風水寶地,蓋因為“龍珠”是潛藏的,需要激發出來,才能彰顯威力。就葉飛鴻所知,如今的風水界對龍脈有沒有龍珠存在,觀點尚不能統一,何談利用了。
所以祖居這裡的山民們,才是真正的坐擁寶山不自知吧!
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