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0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四十二章經》最快更新 [aishu55.cc]
和尚尼慈悲、諸位法師、諸位同學,阿彌陀佛!
身為一位有情眾生,我們內心當中有一個共同的希望,願生命能離開種種痛苦,得到究竟的安樂,而離苦得樂之道,必須具足兩個重要的條件:
(一)善得人身:
在我們生命的無量流轉中,必須要得到人的身心果報,因為三惡道的果報,他們內心太過於昏昧暗鈍,而昏昧暗鈍的心識,不能對佛法的道理做深入的思惟觀察,所以三惡道的眾生對學習佛法有障礙。而諸天的果報,他們的六塵境界太過於殊勝美妙,使心過於散亂擾動,因此對於所聽聞的法義,不能憶持不忘。所以在六道中,唯有得到人的身心世界,一方面對佛法真理能做深入思惟的觀察,一方面又能把所思惟的法義,在心中憶念不失,這對修學佛法非常的重要。
(二)聽聞正法:
當得到人的果報時,必須要有佛法的住世,透過對佛法的學習,使我們知道生命的差別因緣,什麼因緣是功德相,會召感安樂的果報;什麼因緣是過失相,會召感痛苦的果報。所以透過佛法的學習,開啟我們心中的光明智慧,能判斷因緣的是非,而求得離苦得樂之道。
在離苦得樂的因緣中,善得人身與聽聞正法,扮演了兩個重要的因素。在無量生命的流轉中,現在我們得到了人身,又能暫時放下世間的塵勞來聽聞經典,這樣的因緣是值得我們珍惜。
這次學習的經典是《佛說四十二章經》,在解釋本經之前,先簡要說明本經的兩個主要特色:
(一)篇章結構:
其它經典的文字結構,都屬於單一式的經典,都是佛陀在某一時間、地點,為某類眾生宣說法要。本經則是眾多經典的會集,非單一時空所宣說的經典,它是綜合諸經的修學綱要,摘錄而出,以篇章的方式,一個主題構成一個篇章,如是共有四十二章來宣說佛陀的法要。所以從文字結構的題裁上來說,本經的篇章方式,在諸經中是不多見的,這是它的一個特色。
(二)頓漸兼收:
從經典所含攝的義理上來說,古德讚歎本經是頓漸兼收。本經的內涵上有頓教理觀的修學,直接導引這念心觀察不生不滅的理體;漸教的修學是指由前面頓教的甚深見,引生廣大行的懺悔業障、積集資糧,開展出本經戒定慧的修學,這屬於漸教法門。所以本經的內涵相當完備,有頓教的理觀及漸教的調伏法門,這是本經的第二個特色。
好!我們現在就正式的來講解經文。
將釋此經,大分為三:一、解釋經題;二、經文大意;三、隨文釋義。
我們這次預定應該是有八次左右的講次,以這三個主題來跟大家共同學習本經,第一個主題是解釋經題,那麼經題往往有總持一經要義的功能,所以我們先解釋經題。第二個經文大意,在進入到整個經文之前,我們把本經的修學綱要,就是本經的理論跟它所依止的修學方法,先做一個大綱的說明。到經文的時候我們就有一個明確的匯歸處,第二個是經文大意。第三個隨文釋義,隨順與本經的經文,有四十二個篇章,來解釋其中的義理。那麼我們這次研究本經,就有三個主題來研究。首先我們看第一個主題解釋經題。
一、解釋經題
經題分為兩科:一是別題;一是通題。別題是有別於一般經典,本經的別題是佛說四十二章,這屬於人法雙舉。佛是能說的人,四十二章是所說的法,所以本經的經題具足人與法兩個內涵。以下根據蕅益大師的註解,對佛說四十二章,經題的內涵作簡要的說明。
佛:梵語具雲佛陀,此翻覺者。謂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佛在印度梵文的發音應該是佛陀,中國人好簡,只取為佛字。佛陀翻譯成中文是覺者,他能覺悟生命的真相。佛陀內心雖攝持眾多的功德,所謂的萬德莊嚴,有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種種的功德,但在這所有的功德中,以般若智慧為根本,因為佈施、持戒、忍辱等種種善法,若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這善法不能成就解脫的力量。所以佛陀的功德之所以能超越三界,能不共外道,來自於佛陀對生命深入的觀照。故在翻譯時,佛陀雖然有種種的功德,但是以智慧最為重要,故以覺者代表佛陀的功德。
所謂的智慧是指能正確而不顛倒的觀察生命的真相,這樣的觀照,蕅益大師分為三個內涵:
自覺,覺他,覺行圓滿。
(一)自覺:自覺就是自己內心的觀照,是自受用的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