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0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四十二章經》最快更新 [aishu55.cc]
請大家開啟講議第十五面,第三十一章、心寂欲除。
這幾章都是佛陀指導我們如何修出離心。前面的經文講到修出離心,這有對外境與對內心的出離。對外境的出離是指一位初學者,選擇一個如法清淨的道場安住,這非常重要。唯識學對這個概念解釋說,我們這念心會受外境的熏習,如經常拿一塊乾淨的布到廁所內,這塊布就會染有臭味;若經常拿這塊布到大殿裡,這塊布就會薰染沉香的香味,所以佈會出現臭味或香味,這與它所接觸的環境有很大的影響,這稱為熏習。
所以智者大師在《小止觀》中說,若要修止觀,一定要與同修梵行住在一起。出家人若想真正修行,不能與居士住得太靠近,因為個體生命與個體生命之間會互相釋放一種磁場,因而受對方的影響。
譬如一位出家人買一棟公寓居住,雖然你會做定課,內心修戒定慧,你的個體生命散發出一種清淨的磁場;若你的鄰居過著放逸的生活,他們是釋放著染汙的磁場,你是一個人,他們是眾多人,從唯識的熏習義來說,兩個法在一起熏習,起初這雜染訊息與清淨訊息會互相抵消,最後達成平衡。什麼叫平衡呢?如兩個人共住,最後這個人心中有另一個人的習氣,另一個人心中也有這個人的習氣,這叫做平衡。在熏習中,我釋放一種訊息,你也釋放一種訊息,我的訊息功能跑到你心中,你的訊息功能也跑到我心中。
所以選擇一個如法的道場,這是成功的一半。嚴格來說,如菩薩戒所說,大乘學者不能與小乘學者共住,因為他們知見不同。所以同眷同行是一個問題,若一個人修淨土,另一個人參禪,這兩個人是不能共住的,因為他們的磁場不同。若只是想積集善業,要求標準可以不用這麼高,但若有志於成就聖道,或有志於成就臨終正念,則日常生活所接觸的人,或與你同住一起的人,這件事就很重要了,因為你的明瞭心識,無論白天或夜晚,皆在釋放一種磁場,別人也在釋放一種磁場,而最後的磁場一定會達到平衡。所以選擇一個如法的地方安住,這對自己的修行是非常的重要。理論上來說,最好找一個比自己修行好一點的佛友來住,理論上對你會有所幫助。
以上修外境的出離是一種方便,以下第三十一章心寂欲除,說明對內心煩惱的出離,這是修行的正行。
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斷陰。佛謂之曰:若斷其陰,不如斷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從者都息。邪心不止,斷陰何益?
有些人過去造業所留下的煩惱功能特別強大,但這人有道心,他對煩惱有出離之想,就以斷陰的方式來對治。佛陀知道後對他開示說,若斷其陰,不如斷心。你心中有煩惱,這與陰沒有關係,陰是四大的色法,它本身沒有明瞭性,若想斷煩惱是要斷煩惱的根源——明瞭的心。
心如功曹,功曹若止,從者都息。功曹是漢朝的官名,他負責監督考核官員的功過得失,所以在官員中居於主導的地位,若功曹停息,旁邊的眷屬也隨之停息。這是譬喻說,這明瞭心在我們生命中是主導者,若邪惡的心不能調伏,斷除色法並沒有幫助。
我們修假觀時是觀察因緣所生法,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觀察為什麼會有這個結果呢?因為它有它的因地,若因地消失,結果也會消失。煩惱本身只是結果,若要消滅它,須找出它的因地,如因地不消滅,果報也就無法消失。因緣所生法中,因果有其等流的相對因果,所以需要找出正確的因地,才能破除煩惱。
佛為說偈:欲生於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靜,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葉佛說。
於是佛陀開導他說,煩惱是從內心生起,不是從色身生起。欲生於汝意,內心的慾望是第六意識的愛取心所生,為什麼會有這愛取呢?意以思想生,這是由於過去生的思想分別,以至於心中的名言活動有顛倒錯誤,這顛倒思想就數數的造作,產生一種錯誤的愛取。譬如有些人喜歡吃榴蓮,內心與榴蓮接觸時就產生愛取,他對榴蓮愛取的因緣是如何產生的呢?平常他或是看書,或自己打妄想,由於這種□□邪分別,他對榴蓮安立好的名言,認為榴蓮的味道特別美妙,也特別的營養。他的思想在內心中對榴蓮安立好的名言,以後時間久了,他內心就產生意,當他與榴蓮接觸時就產生愛取。
我們對男女美色之所以會有愛取,也是由於內心的顛倒,內心對色身安立一種清淨美妙的名言,所以愛取是由思想所生。
二心各寂靜,非色亦非行。我們應該使意與思想都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