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0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四十二章經》最快更新 [aishu55.cc]
和尚尼慈悲、諸位法師、諸位居士,阿彌陀佛!
請大家開啟講義第五面,第三章、割愛去貪。
蕅益大師他把《四十二章經》的內涵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章、第二章的正道法門;其次,第三章之後共有四十章都是助道法門。正道法門的修學重點是甚深見及廣大行,也就是說,佛法的修學內涵有兩個部分:
(一)甚深見:這是觀照我空、法空的真理,以消滅我們心中的顛倒,因為這無為法的真理是甚深微妙,所以稱為甚深見。
(二)廣大行:這是有為諸法上的修因證果,包括廣大的戒定慧修學。
以上戒定慧的廣大行與無為法的觀照,基本上這兩種內涵有互相的關係,也就是說,對無為真理的觀照這當中有所差別,所帶動戒定慧的修因證果也就有所不同。
譬如佛法的甚深見,主要有大乘及小乘的甚深見。
小乘空觀的重點在於滅色取空,所以小乘空義的建立,必須等待因緣所生法消失了,空性真理才顯現,故小乘對生命空有的觀照是一種對立性的;也就是說,若不是在有相的因緣中流轉,就是在無相的空性中安住,二者是不能互相融通的。所以小乘空義的內涵是滅色取空,當然天台智者大師說這是偏空的真理。
大乘的空義是建立在遍計本空,依他如幻的思想上。大乘空義所要駁斥的是內心的我執與法執,也就是所謂的遍計執。雖破除遍計執,同時又建立依他如幻,對於染淨因果的假名假相假用,大乘佛法是承認存在的,所以雖觀一切法空,但又主動的斷惡修善度眾生。故若依止小乘空義的滅色取空,所帶動戒定慧的廣大行只偏重在斷惡,對廣大善法的修學則不生好樂,所以一定要建立大乘的甚深見,觀察遍計本空,依他如幻。
大乘法在面對因緣法時,它所要破除的是內心的執取,而對諸佛菩薩廣大的因緣善法,卻是主動追求,因為依他如幻,我們不能否定修因證果所產生的假名假相假用的功德,所以起初所建立的宗見,就會影響以後戒定慧的修學內容。
以上都已在第一章、第二章中,詳細分別甚深見及廣大行的內涵,這都是正道法門,它在我們修學佛道上是主要的法門。以下第三章之後的內容是助道法門,是比較次要間接性的,但助道法若有過失,則會影響正道法,所以我們也必須遵守助道法的教義。
好!我們看第三章割愛去貪. 割愛去貪簡單的說就是少欲知足.
佛言:剃除鬚髮而為沙門,受道法者,去世資財,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慎勿再矣。使人愚蔽者,愛與欲也。
第三章割愛去貪,佛陀要求修道人對生活資具要能割愛去貪,少欲知足。佛陀開示說:剃除鬚髮而為沙門。沙門是修道人的總稱,《瑜伽師地論》說沙門有四:
(1)聖道沙門:聖道沙門是覺悟聖道的聖人,他與我空、法空真理相應。
(2)說道沙門:說道沙門能善說正法,對佛陀的正法能深入學習也能善巧演說,他的修學偏重在般若。
(3)佛道沙門:佛道沙門能修諸善業,他的修學偏重在修習佈施、持戒的福德資糧。
(4)汙道沙門:這類沙門廣造邪行,違背佛陀戒法而造作種種的惡行。
以下的教義是聖道沙門、說道沙門、佛道沙門都應遵守的道法。一位有志於追求生命增上的沙門,雖然內心仍有煩惱罪業,但他內心能領受道法,隨順戒定慧的修學。佛陀對於能領受道法的修學者,開示四種法門:
(一)去世資財:如果想要成就道業,就必須放棄對財物的積聚。欲界眾生容易生起對財色名食睡的慾望,這五種慾望以財物為根本,因為有財物就容易得到其它的慾望。佛陀在制戒上,對修道人的財物,有些地方制的比較寬鬆,有些地方制的嚴格。在聲聞法中,財物偏重在個人的受用,所以佛陀的制戒是特別嚴格;在菩薩戒中,積集財物的目的是為成就廣大的三寶事業,因此制定的戒法就比較寬鬆,能積集百千萬億的資財。這段經文是就個人的受用來說,修道人住在僧團,吃穿住都沒有顧慮,應該放棄對財物的積聚,因為財物會造成很多的妄想與掛礙,障礙止觀的修學,所以應該放棄無常的資財。
(二)乞求取足:平日應該過著乞食的生活,避免從事生產事業,耗損太多的精神體力。
(三)日中一食:每天的飲食只在日中受用一餐。
(四)樹下一宿:處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