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0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時候,他有一個徵兆:每遇寒士將達,必有一段謙光可掬,他的相貌當中他會散發出一種謙卑的光芒出來,這個人他準備有大功德要出現;如果一個人現出驕慢的樣子,這個人要栽跟斗了。
所以說,在儒家的教誡當中,希望我們不管是處在任何階段總是要安住在一種謙卑恭敬、一種學習的心態,總覺得自己不足,總覺得自己還有很多東西要學習,就是這樣一個心情——居敬。
第二個、慎獨:慎獨出自於《中庸》,“君子慎其獨也”。一個君子他雖然一個人獨處在一個房間、都沒有人看到,但是他還是謹慎守道、不敢放逸。慎獨,君子慎其獨也,經常保持一種不放逸的心情,這是誠意正心的一個下手功夫。
蕅益大師在十二歲的時候對於儒家的理論、儒家的修行的一個基本的功德——居敬慎獨——就能夠很深入地去研究跟實踐。作論數十篇,闢異端,夢與孔顏晤言。後來他受了韓愈的影響就排斥異端,就是排斥佛法。
佛法傳到中國以後,大陸的學者在《中國文化與中國佛教》這本書上說,它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佛教和中國文化是衝突的,互相排斥的,當然佛教是不排斥的。儒家的文化是入世的,佛法強調的涅槃是出世的,所以它認為佛教是怪力亂神,排斥佛教,這第一個。第二個是融合期。很多的大德,特別是慧遠大師,開始融通了老莊、儒家的思想,這個時候開始把中國的文化跟佛教的思想開始融通,就是以儒家思想的名言、思考模式表達佛法的內涵。這樣子,慢慢慢慢就讓整個士大夫的階層接受,這是融合期。第一個、排斥期,第二個、融合。
第三個、發揚光大,就是宗派的建立。到時候,各宗各派建立宗派以後,這時候,佛教發揚了中國文化,中國文化也發揚了佛教的內涵。中國大陸的學者他是把它分為三個時期。剛開始的人他就認為是排斥的,蕅益大師受了這個思想的影響,他就做了很多的論來排斥佛教。夢與孔顏晤言,經常在夢中夢到孔夫子跟顏淵的互相的對談。
做夢,在唯識學上說,一個人會做夢,有三種因緣。第一個因緣就是過去的業種子。你過去,當然不是今生了,你過去生曾經有這樣的一個遭遇,這件事情過去以後,留在你的心中一個影像、一個種子,在你的夢中表現出來。就是過去的業種子。第二個、鬼神的神通力。就是你放蒙山的時候跟某一個鬼神特別要好,它有什麼訊息它先告訴你,鬼神。有時候神通力啊,白天的時候你陽氣那麼旺盛,它也不好跟你接觸,晚上睡覺的時候它在夢中給你一些訊息。這是鬼神的神通力。第三個、佛菩薩的三昧力。三種。
在《唯識二十頌》也講了一個小故事,講到夢境,我們把它講出來。說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國王叫娑羅那王,娑是娑婆世界的娑,羅是羅睺羅的羅,那是維那的那個那,娑羅那王。娑羅那王他是一個非常有作為的國王,把國家治理得非常得好。他不但是把國家治好,這個國王還有一個特色——長得特別地莊嚴。這個國王對自己的莊嚴還特別地滿意、特別自負,詔告國內,天下公告:哪一個人能夠跟他比較,能夠比他莊嚴,賞金一百,一百金。但是來應徵的人果然沒有一個人的莊嚴超過娑羅那王,他更加地滿意了、更加地驕傲。
這個時候一個大臣就說了,說國王啊,你的莊嚴只能夠跟這個國家、小國家比,這個沒什麼大不了。這國王說,怎麼呢?他說,我們應該跟國際的人士相比。他說跟誰相比呢?大臣就說,我聽說王舍城這個迦旃延尊者長得很莊嚴,我們請他來,跟國王比一比,如果你比他莊嚴,這個就得到國際的肯定。好!那麼就請迦旃延尊者進來了。迦旃延尊者是一個大阿羅漢,阿羅漢會做事情他要先入定觀察,這件事情對眾生是不是有利益。他一入定,哦,有利益,可以行。遠迢迢地就從王舍城來到娑羅那王的宮殿裡面。
娑羅那王安排一個很盛大的法會來歡迎迦旃延尊者,迦旃延尊者當然是大阿羅漢,威儀具足,來到宮殿。迦旃延尊者一來到宮殿的時候,所有人的眼光就自然地被迦旃延尊者的威儀攝受、莊嚴攝受。我們都知道迦旃延尊者論議第一、說法第一,還不知道他長得這麼莊嚴。這個時候國王一看到以後,那就不要比了,就是你的確是比我莊嚴,這件事情我同意。國王就說,說尊者,你是一個聖人,你一定知道過去的因緣,你怎麼會長這麼莊嚴呢?這個國王對莊嚴這件事情特別有興趣,問他,你這個是什麼因緣使你這麼莊嚴呢?
尊者說,我過去生也是一個出家人,做小沙彌的時候,我歡喜在寺廟裡面打掃除糞,整天做這種工作,別人不願意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