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0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靈峰宗論》最快更新 [aishu55.cc]
請大家開啟講義,第27面。
丙二、別明
前面的總標我們說明學習佛法的重要性,別明這一科我們引用三篇論文,由淺入深、次第地介紹佛法的內涵。先看第一篇,大家請合掌。
(一)宇宙無非旅泊,而泊宇內者,畢竟是甚麼人?五蘊身心,邸中幻物,喚作自己不得;然離身心,又喚何物作己。謂無豈不斷滅,別有與神我何異。經雲:“見與見緣,並所想相,如虛空花,本無所有。此見及緣元是菩提妙淨明體。”透此雙超斷常二見,便知現前一念,離過絕非;便知宇內外一切物,泊今一念妄想心中,猶浮雲之在太虛,是謂不被物轉,便能轉物。回視妄認四大為身,緣影為心,復生厭離,必出此三界乃歸家者,何啻日劫相倍而已!偈曰,宇宙泊在吾心,吾心本無所泊;一任亂想昏沉,本有靈明如昨。彩雲端見仙人,豈被手扇遮卻;不遮卻,耆婆童子空摸索。咄!
我們先看第一段,第一段蕅益大師徵釋疑情,他提出一個疑情:
一、徵示疑情
宇宙無非旅泊,而泊宇內者,畢竟是什麼人?
這個“宇”,四方上下謂之宇,它是一個空間,四方上下;什麼是“宙”呢?古往今來名之宙,它是一個時間,把這個時空合起來就是一個所謂的生命。我們一期的生命,不管時間空間來說,都是一個旅泊,就是一個作客的。換句話說,我們講“諸行無常”。我們這一期的生命,不管是凡夫、不管是聖人乃至於佛陀,都要面臨死亡。《楞嚴經》上說,“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明滅”,就是你這一期的業力成就了,這個果報就出現,當這個業力結束了,這個果報就消失掉,這個是生命的真實相。所以我們每一個人在今生當中沒有一個人是永久留在世間的,都是一個客人,遲早的問題。
那麼我們會想:“而泊於內者,畢竟是什麼人?”流轉三界中,我們一次一次地在三界流轉,誰在流轉呢?誰?我在流轉,那個“我”是什麼相貌呢?這個地方蕅益大師要我們應該很冷靜地去思惟這個問題,這是一個關鍵問題,這個關鍵你一突破了,你很多問題都能夠解決。就是“宇宙無非旅泊”,那你想想看,你要回光返照,不要老是向外攀緣。迴光返照,而“泊宇內者畢竟是什麼人”?沒有錯,流轉三界中,但是誰在流轉?提出這個問題,把這個問題再開展出來。
五蘊身心,邸中幻物,喚作自己不得;然離身心,又喚何物作己?謂無豈不斷滅?
即蘊即我:就是“五蘊”本身就是我,但是這個五蘊它有色法跟心法。這個心法就是受想行識,它在整個宇宙當中是一個生滅變化的東西,一個幻物,不能當作我。
比如說我們今生是一個男人,有男人的色受想行識,男人的色身、男人的感受、男人的分別;下輩子變成一個轉輪聖王,一個諸天的果報,那個時候對於身心的感受又不一樣,思想也不一樣,色身也不一樣。這個“我”的定義就是常一主宰,它必須要恆常住、不變異、有主宰性。所以說這個身心世界是變化的,我們前一期的身心跟下一期的身心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你不應該說身心世界是我,這是不合道理的。
離蘊即我:離開了五蘊身心,另外有一個“我”住在這個五蘊當中。“然離身心,又喚何物作己?”那麼你說離開了“我”,身心世界有一個明瞭的不生不滅的“我”,請你說出那個“我”的相貌出來,他講不出來,所以離開了五蘊也不是“我”。那麼你說這個身心世界完全是沒有,完全否定,那就容易落斷滅見——生命是沒有軌則的——那這樣子就很危險了。生命沒有軌則,人死如燈滅,那斷惡修善歸依三寶就沒有意義了,這就很危險。
別有與神我何異?假設有一個恆常不變異的“我”,那這個落入神我外道了,常見——不管你造了罪業,那個“我”還是“我”,你造了廣大的功德,這個“我”還是“我”,那這個“我”是不隨善惡業力的因緣的熏習而有變化的。這是不合乎道理的,那個“我”是不存在的。
我們的色身跟我們的明瞭性,從唯識的意思是剎那剎那地受燻。你前一剎那的色受想行識跟下一剎那的色受想行識不一樣,從微細來說不一樣。你的相貌、你內心的感受、你內心的分別,前一剎那的身心跟下一剎那都不一樣,何況是小時候,何況是來生呢?所以說,“別有與神我何異。”這是不合道理的。
關於這個觀念,我們看附表第九。我們把這個觀念先簡單地疏通一下,到了第二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