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河西走廊 (第1/1頁)
漢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軍向西行進多日,始終迎著東北風前進。 因為剛過年關,氣溫還很冷,野外的積雪還沒融化,曠野上依舊是一幅冬天的景色。 涼風吹過,依舊有些刺骨,很多百姓躲在家中貓冬。 這個時代,【民多凍死】是奏表上最常見的字眼,後世人眼中浪漫的大雪,在這時候是殺人的利器。 《漢書》中記載: “武帝元狩元年十二月,大雨雪,民多凍死。” “元鼎三年三月水冰,四月雨雪,關東十餘郡人相食。” 《西京雜記》中有記載: “雪深五尺,野鳥獸皆死,牛馬皆蜷縮如蝟,三輔人民凍死者十有二三。” 因此,阿斗自拿下涼州後,便大力推廣棉花的種植,雖然還不能在整個北方推廣開來,但給隨軍將士供給棉甲是可以做到的。 此時,身穿棉甲的大軍迎著西北風前行,絲毫不覺得寒冷。 馬蹄聲陣陣,時常驚起枯草或雪堆裡的野獸和鳥類,只要它們竄起來,立即就會有騎兵搭箭獵殺。 阿斗並不制止此類情況,畢竟,這種既可以鍛鍊射術又可以開葷的事情,是枯燥的遠征行軍時難得的樂趣。 當大軍過了上邽城,阿斗坐上了一架長轅馬車,由八匹駿馬拉著,和大軍齊頭並進。 日復一日,十幾天一晃而過。 暖和的車廂裡,阿斗坐在棉墊上,梳理著腦海中關於樓蘭、烏孫、貴霜、大宛等國的歷史、文化和風俗。 偶爾提筆寫幾個字,作為梳理的要點,他明白,西域和貴霜距離中原腹地太遠了,要想長治久安,必須慢慢謀劃。 要知道,漢武帝時期,遷徙了大量的漢人移居到西域,本來是要透過他們逐步使西域各地的族群漢化的,結果這些人忘卻了自己的祖先和文化,漸漸成了西域人。 最終脫離的儒家文化圈,成為實實在在的異族。 後世遷徙到西域的漢人莫不是如此,再到後來西域綠化,漢文化再未擴充套件過去。 阿斗通曉古今,心性豁達的很,他明白世間萬物皆有凋謝的時候,他的大漢王朝也逃不過覆滅的未來。 若是他能開創一些政策,將西域等地徹底納入儒家文化圈,在大漢再次滅亡的時候,後世之君能輕而易舉的收復西域、貴霜和天竺等地,也不枉他不辭辛勞的親征。 一聲鷹嘯傳來,打斷了阿斗的思緒,他掀開窗簾,望向外面。 眼前是一片山麓,山坡上是稀疏的枯葉林地,巨石遍佈,長滿枯草,已經完全是涼州的景色了。 更遠處,是連綿的巍峨高山,那裡是後世的祁連山脈。 阿斗看著路邊的界碑,輕輕吁了口氣:“終於快到玉門縣了。” “噠噠噠……” 前方,一隊玉門兵奔來,一入軍中,便前往中軍與黃皓溝通前行時間和接駕事宜。 隨後,黃皓給阿斗彙報情況。 阿斗問道:“來人是誰?” 黃皓回道:“是毋丘興之子,毋丘儉。” 阿斗聞言微微點頭,心道: “歷史上,這個毋丘儉襲封父爵高陽鄉侯。曹叡登基後,歷任尚書郎、羽林監、洛陽典農中郎將、荊州刺史等職,後遷度遼將軍、護烏桓校尉、幽州刺史。 在幽州曾配合司馬懿攻滅公孫淵,進封安邑侯。 曹芳登基後兩次出塞遠征,摧毀高句驪王國,征服朝鮮半島,加號左將軍,出任鎮南將軍、豫州刺史。 東興之戰司馬昭慘敗後,毋丘儉遷鎮東將軍、揚州都督,擊退了吳國太傅諸葛恪,加位鎮東大將軍。 可謂曹魏中後期南征北戰的名將了。” 想到這,阿斗道:“宣毋丘儉覲見。” 黃皓一愣,旋即去傳旨意。 毋丘儉得知後,也是一愣,但他不敢怠慢,整了整衣冠,走到御駕前。 “末將毋丘儉叩見陛下。” 車廂內傳來阿斗的聲音:“進來與朕敘話。” “末將不敢。” 這可是御駕,毋丘儉可不敢登上去。 “沒什麼不敢的,進來就是。” “末將……遵旨。” 毋丘儉懷著忐忑的心登上御駕,一貓腰進了車廂,緊貼著門簾跪坐好。 阿斗聽系統收下了10個技能點,心情很好,又看他極為拘謹,笑了笑道: “朕上次來涼州,沒走這麼遠,到了姑臧就折返了,這次西征路經張掖郡和酒泉郡各地,才感覺到涼州之荒涼。” 說到這,毋丘儉稍稍放鬆下來,畢竟,這裡是他生活多年的地方: “陛下,涼州雨水少,樹木稀缺,農耕不旺,必然比關中和益州荒涼很多。” 阿斗微微點頭: “確實,朕一路走來,所見草木越發稀疏了,甚至,沿途的烽火臺和驛站都極少,道路也不便利。” 聽到此處,毋丘儉重視起來。 自己的父親是涼州的主要官員,若是皇帝對涼州基建不滿,自己父親肯定是要擔責的。 他想了想道: “這一兩年,涼州各地都力倡增建烽火臺、驛站和官道,也有了些成績,可是在長達1500裡的河西走廊上增加足夠的設施,還是很難的。”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