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過,大臣不這麼認為,臺灣不過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島嶼,再怎麼重要又如何比得上6地,甚至連鄭森、顧三兩人自己都認為收復一個小小的臺灣實在受不起封爵的大賞,一再請辭。
以王福的威望,真要給兩人封爵大臣們也無法攔阻,只是心中不服氣卻是肯定,既然當事人都如此認為,王福只得作罷,只是心中不免怏怏不樂,看來這個民族英雄也要分什麼時候。
這場在皇帝看來足可以載入史冊的復臺戰役,在大臣們看來卻多少有點殺雞用牛刀,除了福建沿海百姓,其他人甚至不把這場戰事當成談資,問及臺灣在哪裡,十個人至少有九個茫然無知。若不是海關收入除了養海軍還有大把盈餘,說不定有海軍剛剛取得勝利就會有大臣上奏將海軍裁減。
藉著兩淮鹽政地**。弘光二年八月。皇帝在朝廷掀起了一場反腐倡廉地風暴。兩淮鹽政使司大部分官員被判斬立決。一部分被流放海南。鹽政司由吏部選派官員重新上任。原先鹽丁一個不留。由軍隊中裁減下來地士兵擔任。重新釐清鹽政。
除了鹽政系統外。這股風暴又刮進朝堂。當年錄用地新科進士一共三百多人。數月一直沒有分配官職。皇帝旨意一下。加上羽林衛地選撥。組成一隻六百人地隊伍對全國各地進行巡查。凡是壓榨盤剝地方。對朝廷賦稅層層加碼地官吏都被巡查之人揪了出來。當年一共有三百多名官員被免職。流放。降職留用地五百多人。被點名批評。勒令陰期整改地官員更是多達千人。
這輪前所未有地風暴震攝了所有官員。皇帝也不是一味地對官員嚴苛。王福自然知道不可能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太祖時。對貪官剝皮充草。貪官依然前赴後繼。關鍵還是官員俸祿實在微薄。手中又有巨大地權力。總有人心存僥倖。
高薪未必養廉。只是低薪官員卻一定會不廉。寒窗苦讀十年。又從層層選撥
條路地官員沒有幾個人能真正守住清貧。朝廷急增地)這樣地薪俸比起貪汙所得自然是遠遠不如。可是格守廉政地官員們至少不必象嘉靖年間地海瑞一樣。只有母親過生日時才能割兩斤肉。只要不是太奢侈。基本可以養活一家老小。縣一級地長官。靠著俸祿。也有餘錢在家中僱上數名僕人。
弘光三年,朝廷再次對官員加薪,這次的幅度沒有弘光二年大,可是也增加了將近五成,最為高興的是京城那些都察院的御史、國子監、翰林院這些清水衙門的官吏,他們沒有撈外快的機會,基本靠薪俸過活,朝廷反腐反不到他們頭上,增加的薪俸卻是實實在在的,這些人掌握著言論,許多人更是道德楷模,紛紛對皇帝歌功頌德起來,皇帝的名聲竟然一時大好,絲毫不受先前面一下子處罰數百上千名官員的影響。
這種大規模的加薪,並沒有造成朝廷財力太大的負擔,弘光三年,朝廷財政收入創記錄的過四千萬兩,其中農稅加上其餘各種稅收還是佔了大頭,達到一千五百餘萬兩,海關稅收九百餘萬兩,銀行除去自身展外,貢獻了利潤九百五十餘萬兩,增長最快的是鹽稅,由弘光元年的五十萬兩一下了增長到七百五十萬餘兩,合計四千一百餘萬兩,即使除去留給地方三成正稅四百五十萬兩,朝廷的收入還是達三千六百五十餘萬兩。
這個收入過大明成立以來最好的時期,不過,除去銀行和海關收入,只記田賦、鹽稅等稅種收入,離永樂年間的三千三百萬石還是有很大差距,釐清吏治後,百姓並沒有感覺到加重,反而感到前所未有的輕鬆。
鹽稅提高到每引二兩銀子,允許鹽商對鹽自由買賣,朝廷不再對鹽引進行限制,鹽商少了重重盤剝,鹽價反而下跌了不少,由原先的二十四五,七八文一斤下跌到二十文以下,正賦由弘光元年的七百餘萬兩增加到一千五百萬兩,多是一些地方壕紳瞞報,少報,這個數字不過是恢復到萬曆年間南方的水平,少了官府層層加派和數目極大的火耗,普通百姓的負擔普通有所減輕。
弘光三年,朝廷對官吏薪俸的支出達到九百餘萬兩,真正的大頭還是軍費的支出,弘光三年軍費一項,朝廷開支達到二千二百餘萬兩,除去水師五百餘萬兩,6軍的支出還是高達一千七百萬兩,加上教育,道路,河務等各項支出,朝廷收入雖高,只是略有盈餘。
這種略有盈餘正是王福需要的,無論是鹽稅、海關、銀行,這幾項的稅收或利潤潛力還沒有挖出來,預計至少十年內,王福不用擔心會覺得無錢可用。
沒有層層加派,又沒有了火耗,年景又好,許多普通百姓都感到鬆了一口氣,到了年底,家家戶戶幾乎都有了一點餘錢,缸裡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