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細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東西的活兒。

照著她那張清單一通採買,不但所有的管事僕役都忙得暈頭轉向,顧家賬面上的銀子也全都空了,已經是盡了全力,他姐姐接下來應該也不指望他們還能做什麼。

顧明仁思忖著,他接下來只需要好好休息,養好身體,莫要生了病讓他姐姐分心就行了。

…………

顧真人的祈雨儀式,滿打滿算只准備了五天。

時間非常緊迫,以至於祈雨儀式的一些細節只能簡化,不過簡而不陋,儀式搞得肅穆恢宏,聲勢浩大。

京城外三十里,三千營駐地。

三千營能容納數千人同時操練的闊大演武場上。

場地的最東邊壘起了一座方形祭壇,祭壇分為三級,每級高一丈三尺。

方壇前用特意從金水河邊取來的河泥塑了一條張牙舞爪的青龍。

青龍長十丈八尺三寸,首尾處各擺了一口裝滿河水的巨大陶缸,缸口架有綠色的柳枝。

離方壇五十步遠的地方是白繩圈出的一圈界線。

在界線上按照上章,重光,玄黓,昭陽所代表的正西,西北,正北,東北四個方向擺放長條供桌,桌上供奉茗果,餈餌。

再外圍是一隊隊身披鎧甲,手持長矛的三千營兵士。

共有十二隊,每隊二百四十人,分別按照十二地支所指的方向,整整齊齊排列在方壇的四周。

當今的寰慶帝年紀輕輕,好奇心還頗重,上次顧真人在香鹿山做法被大家傳得神乎其神,他還十分遺憾沒能親眼看到,這一次就不肯再錯過,帶著人一早便到了。

顧真人的祈雨較為與眾不同,對圍觀者也有要求。

要求必須有城中商戶百名,城外農戶百名,僧道尼出家人百名,讀書人百名,市井間的手藝工匠百名……,官宦人家因出門多有帶家眷和僕役的,人數不好控制,便要求總數不得超過五百名——以免太過擠佔了其他人的位置。

眾人不知道石韻這是特意聚集了京城各界人士代表,以便把這次祈雨的影響力發揮到最大。

他們只知道顧真人不偏不倚,將士農工商各色人等都請了來,連市井中的販夫走卒,小販工匠都沒有落下,可見在顧真人眼中確實是眾生平等,十分令人欽佩。

一個身穿長衫的老者站在儒生中,輕捻著鬍鬚連連點頭,“國以農為本,民以食為天,天旱莊稼歉收,不止是農戶悽苦,隨之而來的更是百業凋敝,顧真人這般安排也是有些道理的。”

他身周幾個年輕的書生都連聲贊同。

在他們不遠處,擠擠挨挨的站著一眾小販和工匠,這些人看看左邊一群斯文清高的讀書人,再看看右邊一堆穿金戴銀的富戶鄉紳,更是激動不已,沒想到自己有生之年,竟然能和這些高高在上的老爺們同站在一處,這都是託了顧真人的福啊!

這些人原本就對曾經在香鹿山請過神的顧真人十分崇信,這時更是一臉虔誠,滿心的敬畏。

寰慶帝被內侍和護衛們還有欽天監的眾官員們簇擁在中間,遠遠看著場中十二隊精神抖擻的三千營兵士,再看看那些涇渭分明,各自聚集在一起的僧道尼姑,商人富戶,小販工匠,讀書人和官員家眷……,各色人等站在一起,雜而不亂,全都在翹首以盼,不禁對身旁的王公公笑道,“顧真人還真是個能人。旁的不說,只這短短几天時間能籌劃出如此像樣的場面就已十分難得,今日的祈雨只要能有她上次在香鹿山做法請神的水準,朕便算不虛此行。”

王若彧見陛下感興趣,便也不說掃興的話,應道,“確實如此。”

又順口道,“前朝史書《禮志》中有記載:以甲,乙日擇東方地做壇,取土造青龍,齋三日,詣龍所,汲流水,設香案,供茗果,餈餌……,顧真人的做法與這記載頗有些相似之處,陛下空閒時不妨多看看此類史書,拓拓眼界。”

陛下另一側的渝王聽得直皺眉頭,暗道這姓王的當真是恃寵而驕,敢這麼和皇兄說話,真把自己當帝師了!

陛下卻不以為意,知道王公公就是真心提醒自己要多讀讀書,以拓寬眼界,因此態度很好,“先生說的是,等朕空閒時就找來看看。”

話音剛落,場上忽然響起了擂鼓聲。

咚——,咚——,咚——

隆隆的鼓聲好似一個接一個的悶雷,震人心魄。

眾人忙凝目觀看。

只見那十二隊身穿甲冑,手持長矛的三千營兵士忽然動了起來,在方壇周圍那一圈白色的界線外列著隊形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瘟仙

瘟仙

黑山老鬼
關於瘟仙:上古人族,四字真言流傳天下:生、老、病、死!世間修者,皆求長生、畏衰老、避死劫、遠災病,孰不知,拋卻老病死,大道難圓滿。古有傳承,可煉世間生靈病氣為丹,妙奪造化。面對悲苦世間,殘缺大道,孟宣陷入了沉思,他該一人獨仙,還是點化眾生?
歷史 連載 126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