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心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媽總是想讓我有朝氣一點,在我們視屏通話的時候經常嘮叨這些,我有時候很煩就敷衍幾句,或者直接選擇性的跳過,我感覺我這樣很正常,身邊也沒有人顯得充滿活力的樣子,那我為什麼總是一副病癢癢的樣子呢,來源於精神和身體兩個方面。
這兩個並不能徹底分開來講,但是大概可以說在精神上現在的生活已經挺不錯了,吃穿不愁,父母有時候回聊起以前的生活,那個時候是真正的艱苦,我媽有時候也會說那個時候總是想著以後能吃白麵饅頭吃到飽就知足了,他們那一代人是真正經歷過苦日子的,所以對現在的生活尤為的珍惜,真正意義上的能吃苦耐勞。
而我小時候,託父母的福,真的沒吃過多少苦,還記得小學到初中那段時間,父母忙著做生意,有時候自顧不暇,我就自己做飯吃,或者忙不過來,我也幫著乾點活,但是這些根本不算什麼,再後來,到了高中大學,生活重心逐漸在學校,學校象牙塔的環境一度讓我認為這就是我所擁有的,特別是到了大學,生活真的可謂是糜爛,俗話說溫飽思淫慾,這裡的淫慾是指貪圖享受放縱,而放縱享受最容易消磨鬥志,再加上我的性格有些謹慎,可謹慎過頭了就顯得畏手畏腳,而且身體的虧空讓自己顯得更懶了。
那如果我確實是懶,那我平時做什麼呢,小學到初中,我熬夜看小說,那個時候是真有幹勁,我能熬到凌晨三四點,甚至我會定鬧鐘起來看小說,白天還要正常的上學,後來到了高中,我看到崢打遊戲,我當時還好奇遊戲有啥好玩的,哪有小說好看,可是漸漸的我迷上了玩遊戲,每天沒啥事就玩著王者榮耀,玩累了就看小說,如此反覆,再後來,高一分班之後和幾個狐朋狗友一起去網咖,那個時候我也不會玩電腦,只是單純的抱團,從眾罷了。即使是到了現在,叢中的心理依然沒有改變,很多時間,很多社交也根本沒必要,只是從眾罷了,特別是在從眾社交中為了融合進社交圈,而扯的那些話題說的那些話,很多都是違心的,這種事情做多了,自己可能也分不清了,這裡很顯然喪失了獨立的思想。
再後來,高二我就開始上課看小說,看劇,甚至課上打遊戲,甚至有一次我還因為上課打遊戲而被老師抓到批評。很自然的,我高考很失敗,只能復讀,但是即使到了高四,我也依然玩手機,可能我真的不是學習的料,可諷刺的是,我現在依然在讀書,還上了研究生。
再然後,我上了大學,在高中,甚至初中的時候,我就想過大學生活,那時候想著上了大學怎麼怎麼樣,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可真正上了大學,才發現大學生活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樣,某種意義上說,大學還是哪個大學,我也依然是哪個我,只是我高估了自己,之前在復讀的時候孟振南就評價過大學生活很糜爛,我現在深以為然,糜爛頹廢就是我本科的基調。
大一的時候還好,那個時候有早檢,還有晚自習,而且大一的課程很多,幾乎和高中一個樣,唯一的區別可能是大學的老師並不嚴厲,所以當我們漸漸的發現老師並不管事之後,上課就變得很水,我就幾乎就沒認真聽過。大一上學期的結束,正值疫情剛剛開始,後面那一整個學期就是在家裡度過,那個時候我還住在老家,每天自己做飯吃,父母外出打工,當然那個時候我壓抑得很,夢和林都說我抑鬱的可怕。當然這期間課我是一個沒聽,最後的考試還是在大家齊心合力下完成的。
過完大一,大二大三就好過多了,但是也正因為好過,我竟不記得期間所發生的事情,或許那段時光太過平常,每天都好像是複製貼上,沒甚意思,可是環視我身邊的同學,大家似乎做的都是一樣的事情,當然還是有些人不一樣的,但是那是需要一些資本,還有努力,我都沒有,所以很平常,到了大三下學期,身邊的人開始考研,那是我也確實沒啥事做,所以也跟著考研,那時候只是想著逃避就業,期待新的機遇,可這只是朦朧的感覺,如果讓我深挖這其中的機遇,考研最基本的好處是三年後能有個更好的學歷,除此之外,有了三年的閒餘時間可以用來重新對未來的人生規劃,比起一股腦得去工作在規劃這樣成本就小了許多。所以如果說大學四年沒有什麼收穫,懵懂無知,那現在我們有了新的開始,但是就像是大一一樣,如何把這剩下的兩年抓住用好,就需要自己去思考,去探尋。
扯遠了,再過去的這些年中,大概是從高三開始,我開始刷抖音,那個時候大概是18年正好是短視屏新興的時代,剛開始我刷的並不多,但是到了現在,沒事的話我每天都會刷個四五個小時,刷抖音和打王者榮耀佔據了我大學的主要空閒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