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小灰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聽到這裡,王況就大致的明白了,和魏小五他們傳回來的訊息差不多,如今的房州境內,到處都在傳言說王冼頂多幹過一任,攢夠了地方的資歷,就會回到長安去,而王冼一回到長安,這沒了建安侯的支援,房州的修路工程能不能堅持到底還是兩說,因此這些役夫才會有了磨洋工的想法,這從一路上修的路都故意的將路中間留出一溜不去翻整就看得出來。 老路經過多年的人走車壓,已經是非常的堅實,就是連續下個幾場暴雨也不會有事,除非一連下上幾個月,才有可能將老路面給沖垮了,新路就不一樣,哪怕是用了再重的石墩夯實了,但實的卻只是表面一層,越是往下就越鬆散,只有經過經年累月的人踏車碾,路面才會一點點的堅實起來,而等到路面被壓得不平後,養護人員及時的將其填平了,如此的反覆下來,這路就會越來越結實,越是人流車流密集的路面越是如此,因此但凡是那些要道,那些有了幾十上百年歲月的主幹道上,有了及時的養護,那路面就結實得跟鐵板一樣。 但眼前的這一條路,很明顯只是在老路的基礎上拓寬,而且連一些坡都沒剷平,就是怕將來萬一這路不修了,新路沒成,反而破壞了老路,乾脆就將老路保留著,一些彎道也不改直,這樣將來就是新拓寬的路面垮了,至少還能保得住老路。 “怎麼可能呢?朝廷已經發文說王三郎要在房陵呆好幾年,怎麼可能會改呢?”黃大猶自在那裡和那漢子爭辯,王冼可算是他一直護衛著長大的,在他的心裡,王冼的地位並不會比醜醜的重要性低了多少去,更何況現在醜醜可是跟在王冼身邊的,可以說,房陵如果成功,那麼王冼有功勞,醜醜跟著也能沾點光,以後要是也學王冼一樣走上科舉之路,這能為他加不少的分。 “兩位郎君怕是不懂建安侯罷?建安侯如今說的話,朝廷多半都會同意的,為什麼呢?因為朝廷虧欠建安侯太多了,本來麼,不說別的,就光一個讓天下百姓都能吃飽飯這一點,就是封個國公也不為過,但現在還只是個郡侯,所以說朝廷虧欠了建安侯的。您還不知道罷?這眼下建州馬上就要升格到望州了,這時候如果把王縣丞調到建州去,憑空就能升了一品三級,然後再回長安,入了翰林院,從此就平步青雲了,還會在房陵一呆幾年?”那漢子有點恨鐵不成鋼的道,彷彿他比王況和黃大還了解王況似的。 果然是有人興風作浪,翰林院也不過才剛成立一年,是個新事物,就連長安城裡的民眾,許多人都不知道翰林院的存在,而知道的人裡,又有許多人不知道翰林院是幹嘛用的,不知道今後的相公,都必須有翰林出身。但是遠在近千里地的房陵,就連役夫都知道了翰林院的存在,這要不是有人在背後搞鬼,誰信呢。 而且這後面說風涼話的人用心也是有點險惡,不說王況功勞夠大,而是說朝廷虧欠了王況的,這算什麼?都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皇帝願意給你,那就是你的,如果皇帝想要,你的也是他的,在制度上就不存在朝廷虧欠誰的問題,當然私底下,作為皇帝會有那種感覺,但卻不會拿到明面上來說。 換句話來說,只有皇帝才有資格才能說朝廷虧欠誰的,其他人都沒資格說這個話,現在民間這話流傳了起來,不知道的,還會以為是王況在私底下的抱怨呢,要是傳到皇帝的耳中,傳到朝中大佬們的耳中去,最大的嫌疑物件,就是王況兄弟。 幸好,王況也不是站著捱揍不還手的傻子,幾年前,他就已經對這種傳言有了準備,也幸好現在的皇帝是李老二,李老二向來都不是耳根子軟的傢伙,他對一個人的印象,幾乎不會受到流言的影響,如果換成現在是李治這個軟耳根的傢伙當政的話,恐怕這些流言一傳到長安,王況就會陷入被動局面中去。 一個人,不能沒有缺點,沒有缺點的人,其心必大,所以,王況這幾年在金錢的利益上是不再像以前一樣,隨隨便便的就將巨大利益拱手讓給朝廷,你要我的法子可以,拿錢來。就比如說更衣室這一項,內府就一次性的支付給了王況十萬貫的“專利費”。當然了,王況也不至於獅子大開口,內府從中也是賺了不少的。 而像是皇莊裡的試驗,所有的成本都由內府和民部一起出,但是最後產出的良種收益,王況要收三成,可別小看三成,以後每一種物種的改良成功,都會另僻地方大量的繁殖,初步算起來,想要讓全大唐都有新作物和新家畜替代了原來的品種,最起碼需要保證一個基數,每個縣都至少要形成一定的規模,這才能快速的推廣開來,全大唐人口一千多萬,二百多萬戶,這個需求就是個龐大的數字,就說稻穀和小麥,按每戶平均有二十畝永業田算,只是一成就是四百多萬畝,一畝地三斤種子,那就是一百多萬石,光是稻穀和小麥的種子收益,就足夠大

仙俠小說推薦閱讀 More+
人在大唐,開局無雙

人在大唐,開局無雙

乖慫小明
武德二年末,柏壁之戰即將爆發,王運剛入大唐。沒想到自己竟是李淵嫡親外甥,李世民的嫡親表弟。什麼,還算是在竇皇后膝下長大的?這關係,再加上李淵護犢子與任人唯親的性子……嘖……這個大唐,那不放開了耍?
仙俠 連載 154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