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小灰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王況拎了顏料,路過那個賣魚人的攤前的時候,突然想起,還要問問他的魚怎麼來的,房陵沒人開塘養魚,這是這幾天裡那房陵縣令在給王冼介紹房陵物產風貌人情的時候透露出來的,揚州已經有人開塘養魚了,房陵縣令是知道的,在他看來,這個法子如果能在房陵推廣的話,應該會有效果,揚州水系豐富,捕魚人不少,開塘養魚都能賺到錢,那麼對房陵這個只比建安多一條主要水系的小縣來說就更應該能賺到錢,而且是當年養,當年就有收穫,和種田一樣,建安只有一條建溪是主要水系,房陵有東西兩條,但這兩條的水量加起來和建溪差不多,所以說房陵和建安是差不多的。 只是從去年開始,不管他怎麼努力去說服人們將耕地闢為池塘養魚,就是沒人動,因為這之前沒人這麼做過啊,那些農人們生平去過最遠的也不過是縣城而已,而且還是少部分的,大部分的都是隻到過臨近的鎮子,沒見識過開塘養魚是什麼樣的,自然不肯輕易去冒險,這一開塘,一口塘就是一丘田沒了,要是再賠錢進去,這沒人受得了。 所以房陵縣令的意思就是,既然建富酒樓要開,你總是要用魚的吧,那成,你們先開塘養魚,地沒有?不用怕,咱郊外荒地多的是,你們儘管去開墾,也不用算入稅賦田裡去,一個縣令,幾十畝不敢,但幾畝地的主還是能做的。 但讓王況迷惑不解的就是,既然房陵沒人開塘養魚,這魚必然是從河裡捕來的了,他究竟用的是什麼辦法可以做到不傷一片魚鱗,不碰破魚鰭的呢?要知道,即便你是用的網捕,魚在掙扎的時候肯定會碰掉幾片磷,碰壞魚鰭的,至於說用釣的,那條魚可有一斤多重,起鉤的時候細細的魚竿撐不住,肯定是要拖到岸上地裡的,即便是草地也會對魚有所損害。 面對王況的提問,那人眼神躲閃,一口咬定就是從河裡捕來的,王況雖是不信,總不能逼迫著人問吧,他打量著那人,突然看到那人挽起的褲腳,腳上的泥巴,笑了:“田裡抓來的吧?你這魚,必定是自己養在稻田裡!” 水稻田養魚,並不是後世的發明,早在漢晉之前,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就已經掌握了這個辦法,一千多年來,他們一直用的這個辦法養魚,而且,這個養魚法還是在建州東北面的括州括蒼縣(部分為今浙江青田縣)一帶傳過去的,春秋時期,古越人因為躲避戰亂,有部分人一直遷移,直到西南地區定居下來,也將水田養魚法傳了過去。現在的括蒼縣都有人這麼養,而且受括蒼縣的影響,臨近東平也有不少人家在水稻田裡養魚。 等王況在建安將富來客棧搞起來後,水田養魚也就慢慢的傳到建安,不過因為建安泥鰍的需求量大,所以建安人則改為了水稻養泥鰍,包括唐興等縣,水田裡養的都是泥鰍。而水稻田養的泥鰍則是泥鰍芋子這道菜有獨特風味的保證之一,如果是從河裡捕來的泥鰍,則肉硬不爛,不容易入味,若是用水田養的,鰍子煮得了,小的直接連骨連頭全嚼進肚去,大的則只需要用筷子夾住頭部送到嘴裡,上下唇一抿,然後筷子一拉,一根完整的鰍魚骨頭就被拉了出來,嘴裡的就全是肉了,這個在河裡出的泥鰍可是做不到,不管怎麼煮,那肉和骨總是連在一塊的。尤其是炒田螺成了建州人最愛吃的下酒菜之後,田裡又多養了田螺,所以用水田養魚的建州人並不太多,要養魚,也都是另外開塘來養。 (至今各地都有稻花魚的說法,稻花魚味道鮮美,而且就是水稻田裡養出來的魚,據說是魚吃了落在水面上的稻花,從而使得魚肉有了獨特的香味。) 那人還要否認,這水田養魚可是他家的不傳之秘,還是得虧他有個親戚在括州從軍回來,帶回來了這個新奇的養魚法子,使得家裡的收入增加不少,怎麼可能輕易的透露給外人呢?在他想來,若是大家都掌握了這個法子,都這麼養起魚來,那自家的魚可就賣不出去了。 王況並不知道他的小九九,也不想追究,只是可惜:“你這魚還得等稻花開過後再撈味道才美,你撈早了呀。” 水田養魚是好,不光是有稻穀有魚這麼簡單,魚糞也是水稻很好的養料,反過來,那些在水稻田裡長的雜草也是魚的草料,可以省去了除草的許多工作。但是,水田養魚也有著其侷限性,必須得是水多降雨量充沛的地方才行,要是水少的地方,根本保證不了水田裡常年會有半尺來高的水位,不要說養魚,就是保證水稻所需要的水都要靠人天天看著,不能讓地幹了。所以,即便是在建州,也不是所有的田都可以養魚的,至今能養魚的田,也不過十之一二。 不過總算也是解開了這人賣的魚為什麼完整無缺的秘密了,木盆往田邊一放,水那麼淺,下去兩手一撈,自然就能撈出一條完整無損的魚上來。若是如此,以後的魚的來源就有了保證,這也是王況為什麼會找上這人的原因

仙俠小說推薦閱讀 More+
人在大唐,開局無雙

人在大唐,開局無雙

乖慫小明
武德二年末,柏壁之戰即將爆發,王運剛入大唐。沒想到自己竟是李淵嫡親外甥,李世民的嫡親表弟。什麼,還算是在竇皇后膝下長大的?這關係,再加上李淵護犢子與任人唯親的性子……嘖……這個大唐,那不放開了耍?
仙俠 連載 154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