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灰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王況的建議下,林明和岑餘子摒棄了以往那中兩頭往中間修的模式,而是採取了各亭分包自己亭內路段的模式,黃良也指派了幾名官吏和各亭長組成巡路隊,每天就負責去各路段巡視,說是要在路修好後,評選出修得最好的和最差的各一段,到時候修好的不光民工有賞,亭長也有賞,修壞的則減工錢。 因為是在原來的官道基礎上加以拓寬和平整以及把比較陡的坡路修緩來,所用的砂石材料都是就地取用,所以並不存在買材料的問題,各路段有多少民工,那都是有登記在冊的,工錢也是當天就發下去,都是憑了當天巡路官吏們發放的籤牌領工錢,倒也不怕剋扣工錢的事情發生。 老官道原本就有六尺來寬,正好能容一輛馬車和一匹馬並排而行,以前往來建州的商旅少,又幾乎都是使用的馬馱人扛,只有偶爾一兩個大戶人家,才會駕了馬車和牛車出行,所以基本不存在兩輛馬車交匯的事情,就是有的話,廢點力氣,小心些或者說一方退讓到路寬處就可以了。 但這次,王況要求整個路段基本上都能容兩輛馬車並排而行,就要從原本的六尺來寬拓到一丈左右,有的地方因為是要從山邊硬生生的闢出一條路來,直接拓寬不現實,就每隔一段路拓個可以容馬車交匯的一小段路來,不然的話,要是有兩輛馬車,都是載了重物,你要一方退個幾里路,那也太過麻煩了點。 按王況的思路,所有路段都是修得中間略高,兩邊略向下斜的樣式,路邊上又都修了水溝,這樣一來,即便是大雨天,路面上也不會有什麼積水,如此路的使用壽命就大大加長了。 讓王況想不到的是,因為提出了有賞有罰的辦法,竟然開始有路段為了做到最好,採用三合土來修路了,底下鋪上厚厚一層的大石塊,然後再鋪上三合土,幾個壯漢用石墩一遍又一遍的夯實了後,再鋪上一層砂,這就簡直和後世的簡易公路沒什麼區別。很快的,其他路段就有樣學樣了起來,有條件的都開始才用三合土來修路,這就使的預期的工期要延長了不少。 但這是樣板路,修好點也沒什麼,再說了,兩縣管錢糧的官吏也算過,十來萬貫錢,足夠支付民工的工錢還有剩的,本來開始募集的時候,想著能募集到三四萬貫就夠用了,沒想到竟然募到了十來萬,這讓王況有些感慨,李老二一年全國稅賦所得也不過幾十萬貫而已(不含實物稅),這就是典型的藏富於民了。 直到後來,王況與林明在交流後才瞭解到,這時候的稅基本上是農戶二十稅一,而商戶的納稅更是離譜,不是按貨物價值來衡量,而是按體積來衡量,這也就是說,你運一車的鹽和運一車的茶葉交的稅是相等的(唐時的實際稅收比這複雜些,本文直接簡化)。 難怪鹽賣得那麼貴,因為交稅多,自然攤到每斤鹽上的成本就高,而且販鹽不如販賣其他的賺錢,賣鹽的一少,自然也就抬高了價格。 可以說,這個時候商人們的賦稅是很輕的,農戶也才要繳納百分之五的稅,和後世的稅收來比,那就是毛毛雨,商人若是販賣茶葉的,平攤下去,恐怕百分之一都不到,要知道,後世可是隻是簡單的把麵粉做成饅頭賣,就要交百分之十三的增值稅(俗稱饅頭稅)的,這還不包括營業稅,收入稅等等。 不過這稅收制度不是一般人敢去觸犯的,而且,以此時的人口和官員比例,幾百上千號人口才養一個官,這些稅收也是足夠了,即便是王況想要改變以體積徵稅為按價值徵稅,那也要以後有機會取得李老二和朝中大佬們的同意才行,現在他可不敢亂動。 只是這路修好後,受益的將來卻不光光是建州商戶,外來的商人也能從中受益,如果修路的錢全由建州商戶出,也太不公平了點,但是也沒其他辦法,只要建州率先做出了榜樣,估計以後周邊的州也會開始修起來,到時候建州商戶也能受益,所以這收過路費的事情是萬萬不能帶頭的,大不了,以後想法子給他們多尋點賺錢路子就是了。 富來商行也成立了起來,就在富來客棧邊上,是將邊上鄰居的房子盤了過來後重新裝修成的,王況特地將商行裝修成了兩部分,目前並沒有新鮮果蔬可買,就先賣調味品,等以後果蔬都出來了,再將這裡一拆為二,一個賣調味品,一個賣果蔬。 這個時候正是辣椒醬做成的季節,因此上,有不少的商戶早早就就來了,來了後卻被告知說辣椒醬要到旁邊的富來商行去買,友粉也是如此。 不過他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事,那就是每一罐的辣椒醬外,都在罐耳上用繩子掛了個小油紙包,並在罐口的封紙處寫了這麼一行字:每罐辣椒醬贈椒鹽一錢。 “這椒鹽是何物?”有商人就問。 於是商行的夥計就細細的講起來,這椒鹽要怎麼用,怎麼吃,又給這些買了辣椒醬的商人各送了一寸來粗兩寸來長的小竹筒裝著的兩筒不同味道的椒鹽,一個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