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小灰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家都對壁板嵌鋼條一事很有點意見,原因很簡單的,如果一兩個賊子進宮,皇帝身邊又不是沒有那拳腳好的護衛,肯定能應付得過來,加之整個皇城裡那是一天十二個時辰都有金吾衛巡邏著的,幾乎沒什麼死角,而且現在有條件了,可以給皇城裡的各個角落都裝上點火油的璃燈了,卻也方便得緊,大大的能容好幾升的青銅罐裝滿了火油,一根用百疊子棉和銅絲搓成的燈芯引到上面去,一罐就能點三四個月,如此加油就不用那麼頻繁,也省了不少事。 在如此的燈火通明,幾乎沒有什麼死角的情形下,幾乎就沒什麼人能潛進宮來,那麼還有必要再多此一舉加鋼條麼?但一想到這可也是關係到皇帝的安危的,有總比沒有強罷?若是自己出言反對,搞不好又要被自己的對頭乘機扣上一頂諾大的帽子,得,咱乾脆睜一眼閉一眼得了,反正這鋼條現在也不是什麼特別精貴的東西,人家建安侯的家人搞出來的,他愛怎麼用就怎麼用,咱犯不著去做那最先爛的椽子喲。 其實王況之所以加鋼條,正是擔心萬一,萬一過個兩百多年後,歷史又自己修正回來,皇位又到了李柷這個傀儡皇帝的手中,這個永安宮就會成為李柷擺脫朱溫的控制的籌碼,身在如此的永安宮裡,不光皇帝,就是朝臣都能在安全上加一點分。 朱溫之所以能上位,首先是把朝臣都殺光了,皇帝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只有乖乖禪位。有永安宮在,朝臣怕就殺不光了吧? 再往上,李柷的父親昭宗也是死在潘鎮的手中。而王況卻是知道,這兩個最末代的皇帝,其實人都還行,都有想振作朝綱的意思,也努力去做了,可天時地利人和三樣他們都不佔,最後只能以悲劇結局。 可如果有永安宮呢?王況不指望他們靠這個翻盤,但至少可以為他們加那麼一分兩分吧?很多時候,事情往往就是差這麼一分兩分,就有可能得到截然不同的結局,即便是可能,總歸是希望,這裡一點,那邊一點,累積起來就是不可忽視的條件,所以,王況都會去做。不是王況真的那麼迷戀大唐,實在是大唐之後的亂世,想想都讓人心寒呢。真要能做到和平的改朝換代,不導致華夏的分崩離析,不讓百姓流離失所,王況也是無所謂的。 除永安宮外,還有潘鎮制度,堅決不能讓它們出現!為什麼在將來把黃良調進京,要把李業嗣也放跑了,要把建州水軍一分為四,就是要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第一代第二代的這些個人都不會有什麼異心,可他們的後代,就未必了。 潘鎮之所以會出現,有其外部因素,也有內部因素。外部因素就是因為強敵環伺,各邊關需要在緊急的情況下,一軍之將可以用最快的速度,調動起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來迎敵,因此就催生了一人統管一州甚至一道的軍政大事,先是總管,然後就是都督和都護,大都護,再後來就是節度使。內部因素就是這些個開國元老因為功勳顯赫,而對朝廷又算是很忠心的,李世民為了表彰他們的功績,就有了現在的一州總管和都護這個怪模樣的職位出來,也正是因為開了個先河,所以成為一種傳統,到了後來就尾大不掉,想要除了他們的權已經是不大可能了。 當然還會有其他的因素,但這兩個卻是最主要的因素。現在,所謂強敵環伺的因素,過個幾年就將不存在,也就不會有土壤來滋生那怪胎制度的形成。剩下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今的總管都督制了,沒有強敵,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消減了他們的重要性,而如果能夠保證邊疆軍隊在任何時候都能調動起足夠的軍備物資,就沒必要再將一州之政也交到軍隊統帥的手中去,一州總管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而同樣的,如果能把童子軍的訓練方式加以改進,推廣到各州去,進而完善目前僅是個雛形的預備役制度,那麼兵力的調動也就不成問題。現在之所以說是雛形的預備役制度,那還是從前秦留下來的傳統,所有從軍中解甲歸來的將士,在戰事一起的情況下,就要馬上到當地衙門報備,要收拾好行囊,擦亮刀兵弓弩,調理好騾馬,修好鎧甲,隨時等候著朝廷的徵召。這只是個傳統,只是每一次兵士歸家的時候上官交代要做的,並沒有條文出現在律法之中,就是有,也僅是存在於兵部的律令裡。 王況要做的就是抽絲剝繭一樣的一條一條的將可能催生地方割據產生的條件給消彌在最初,那麼到了最後,不管朝代是否更迭,但造成一國之分離的條件就會越來越難形成,再加上漢字這個具有神奇的魔力,確切的說,正是天下同文同書所形成的統一的歷史,同樣的人文背景,信奉的是同樣的信仰,不管是道也好,佛也罷,或是釋也行,儒也成,天下都是一樣的,人們最終還是會因為信仰及傳統和人文的高度一致而不至於有了分離之心,就是有豪強想,百姓也不會答應。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

仙俠小說推薦閱讀 More+
人在大唐,開局無雙

人在大唐,開局無雙

乖慫小明
武德二年末,柏壁之戰即將爆發,王運剛入大唐。沒想到自己竟是李淵嫡親外甥,李世民的嫡親表弟。什麼,還算是在竇皇后膝下長大的?這關係,再加上李淵護犢子與任人唯親的性子……嘖……這個大唐,那不放開了耍?
仙俠 連載 154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