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屋漏偏逢連夜雨,杭州城破 (第1/2頁)
晴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到處都是起義。 本該在杭州府衙門的江浙平章政事,早在幾天前就帶著領導班子去了金陵。 美其名日和金陵的總兵大人商議剿賊事宜。 偌大個杭州路,只剩下如今的杭州知州瀝青名主事。 瀝青民飛快的封鎖了城門,所有人許進不許出。 可事實上,一些有關係的大戶貴族,早在幾天前就跑路了。 如今城裡剩下的,不過一些沒什麼關係的商戶,或大戶人家不受寵的旁支裝點門面。 而杭州城內徹底的亂了。 知州瀝青名自知兵力懸殊,直接下令杭州路所有城池守軍通通前往杭州支援守城。 偌大的杭州路,門戶大開。 只剩杭州這一座孤城,堪堪支撐著。 而自知州以下的各級官吏,有關係的早早請了病假跑了,沒有關係的也都人心惶惶,恨不得藏在家裡不出門。 彙集而來的城鎮兵馬,都是一群烏合之眾。 吆五喝六欺負欺負老百姓還行,真讓他們打仗,膽子都嚇破了。 任憑知州瀝青名急的嘴上起泡,可情況還是越發糟糕。 雖然海山預判了漢軍對江浙的企圖,可他如今也是自顧不暇。 能派三千人過來,已經是他拼盡全力了。 整個江浙,泉州兵馬不知是在等太后的結局,還是有什麼別的想法。 海山登基的訊息剛傳出來,泉州總兵就帶著大軍浩浩蕩蕩的出海 。 鬼知道他到底帶了多少人,去了什麼鬼地方。 至於江浙地方兵馬,更是爛的一塌糊塗。 江浙本就是富庶之地,少有戰亂,故而朝廷武備一塌糊塗。 加上之前烏蘇泰以及海山攻打漢軍時,抽調了不少江浙地方軍。 如今的江浙防守極為空虛。 只能說大元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誰能料到呢,去年剛發完水災,今年就又來了。 再加上江浙算是趙玉的老家,起兵之地。 如今漢軍隊伍里老資歷的那一波人,都已經成為了漢軍骨幹。 而那一波人,幾乎都是江浙地區出生的。 古代鄉下宗族觀念重,十里八鄉都是沾親帶故的。 趙玉攻江浙,那跟衣錦還鄉也沒什麼區別了。 更可怕的還是之前戰敗被放回來的俘虜。 這些人在漢軍軍營接受了完整的思想教育和政策宣傳。 對於漢軍分房分地的政策,早都羨慕的不行了。 如今漢軍既然攻過來了,不說投敵。 開個城門投降總還是能做的。 於是乎,被兩萬人擠的鐵桶似的杭州城,都沒等趙玉發起第一波攻擊,城門就被人從內部開啟了。 什麼狗屁朝廷,那些個當大官的全都跑了,留著他們在這裡送死。 誰打誰是傻子。 分田分地不好嗎? 當地駐軍已然倒戈,而杭州城內最後的戰力,就是不願屈服於漢軍計程車紳地主和蒙古貴族了。 元朝為了穩固統治,沒少在地方安排蒙古權貴。 而這些蒙古權貴們的家將私兵,也成了士紳地主們最後的希望。 士紳地主們捧了大把的錢糧,一邊招募遊兵散勇,一邊給蒙古貴族們輸送物資。 希望蒙古貴族能幫他們把漢軍擋在城門外。 然而,如今的地方蒙古權貴,已然沒了草原雄鷹的樣子。 酒池肉林,醉生夢死的日子過多了,腿軟的哪裡還提的動刀啊。 到了元朝後期,許多出名將領,都是漢人士紳地主出身的。 甚至有不少民間勇武之人,投效朝廷,給元末的農民起義造成了非常大的阻礙。 而原本的蒙古鐵騎,草原雄鷹,早已被溫香軟玉酥了骨頭,成了扶不上牆的爛泥。 簡直是爛到了骨子裡。 而且大元地域廣袤,朝廷對於江南的駐軍並不多,也只有廣西路的桂林,惠州路的廣州,福州路的泉州,以及雲南等地有駐軍。 而元朝大部分的兵力全部用來守衛那廣袤的邊境線了。 而如今的杭州城,即便彙集了杭州路的所有地方軍,也仍然如同空城。 而杭州內城被士紳們視為希望的蒙古權貴們,平平湊湊也就四千多人。 這點人能夠幹什麼,他們還能拿得起武器嗎? 還能防禦嗎? 杭州知州雖然是個硬骨頭,但他是個漢人,沒有領兵權。 杭州總兵雖然有領兵權,但他是個腦滿腸肥的蒙古人。 自他當上杭州總兵開始,就沒摸過兵器。 你讓他禦敵,那不是開玩笑嗎? 眼瞅著漢軍都進城了,縮在府衙內的大老爺們,還是沒商量出個所以然來。 反而是士紳們花了大價錢僱來的遊兵散勇,給趙玉帶來了不小的阻礙。 這些人是真的在拼命。 說白了,士紳地主和這些依附於地主階級生存的私兵民團,和漢軍那就是天然的對立。 可以說,這些人可能比朝廷還更在乎杭州的得失。 一旦杭州失陷,整個杭州路無數的田產金銀都會被化為烏有,被漢軍分給那些賤民。 而對於朝廷官員來說,一個城池而已。 丟了,大不了在打回來。 只要找個背鍋俠頂缸失城的罪名就行。 很顯然, 如今被架在主位上的瀝青名,就是那個倒黴的背鍋俠。 而杭州總兵這位蒙古大爺,更是早早就做好了投降的準備。 命只有一條,反正漢軍不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