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遼軍從宋軍身後殺了出來,漫山遍野的皮室軍殺奔而來,喊殺震天,蹄聲雷動
當先一面紅旗高高飄起,那才是南院大王,耶律斜軫!
謝慕華側目望去,趙德昭、傅潛早已是面如土色!
____________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今天投票了嗎?拜託各位看官啦,投票+收藏,謝謝!
【第十七章 金呼家,銀楊家(上)】
今天有事外出,所以兩章現在一起更了,大家多多支援。
按照國際慣例,紅票和收藏是一定要求的。
——————————————————————
謝慕華的心已經沉到了谷底,幾乎連話都說不出來。儘管多了一千年的見識,儘管早已熟知大宋第一次北伐的故事。但這些根本不足以抗衡一代大遼名將!就算他的身邊還有楊家兄弟和以勇悍著稱的孔守正,也是一樣!
謝慕華比人優勝的只有他多了千年的見識和他熟知的一些歷史而已,但是在同一起跑線上和這大遼名將相爭,那謝慕華絕對不是他的對手。古人只是見識弱於謝慕華,卻不代表他們比謝慕華笨。
也許再給楊延昭五年時間,讓他在雁門關、幽燕前線多經歷些戰陣,他就可以和耶律斜軫一較長短。但是現在不行,從始至終他們都被耶律斜軫**於股掌之間。
那一隊打著青旗在收容耶律學古的殘兵的,的確是南院的皮室軍。這一點絕對不會錯,但是統軍的不是耶律斜軫。
耶律斜軫製造了種種假象,讓宋軍以為他帶領五千皮室軍要和耶律學古的三千部族軍一起夾擊。雖然孔守正、楊延昭已經不斷派出斥候偵查得勝口遼軍的動向,但是那五千皮室軍是貨真價實的從得勝口向青沙河方向行動,只不過耶律斜軫早已帶了一小隊人快馬加鞭趕去清河北岸。
在耶律奚底執意要出戰之時,耶律斜軫就竭力勸阻。但是耶律奚底一意孤行,斜軫無可奈何,畢竟耶律奚底是北院大王,與他平起平坐,根本不歸他管轄。斜軫只得告訴耶律奚底:“若是出戰失利,就去清河北岸!”
清河北岸位於幽州以南二百里,這兒遠遠的避開了宋朝大軍。趙光義心高氣傲,以為敗軍之將不足言勇,壓根就沒把耶律奚底這萬餘遼軍放在眼裡,沒有分兵追擊,自顧自帶領大軍圍攻幽州。
耶律斜軫趕到清河北岸,並沒有責怪任何人。只告訴乙室王撒合:“想給蕭統倬報仇的話,乙室部的人馬就交給我!”
遼國騎兵甲於天下,最擅長的就是機動作戰、長途奔襲。從清河北岸到青沙河,二百多里的路程,耶律斜軫帶著乙室部的六千騎兵巧妙的兜了個圈子,繞到謝慕華的身後。就埋伏在崔彥進的一萬大軍和兩萬先鋒軍之間。
耶律學古用部族軍吸引了宋軍弓弩,那五千皮室軍用收容殘兵的辦法誘使楊延昭做出進攻的部署,而耶律斜軫就算準時機殺出來
這乙室部的遼軍雖然是先鋒軍的手下敗將,但是蕭統倬的死卻是激發了他們的鬥志。這六千騎兵個個如同下山猛虎一般直撲宋軍。現在,無論楊延昭做出什麼樣的部署,都已經晚了
這是生死存亡的時刻,亂不得!
趙德昭、傅潛早已沒了主意,孔守正就是一個莽夫,只顧著目瞪口呆
謝慕華大喝一聲:“後隊變前隊,弓箭手自由射擊”
楊延昭如夢方醒,這一仗對他的打擊太大了,從小到大,人人都誇他是七兄弟裡最有天分的一個,無論是武功還是韜略都是上上之選。將來必然能繼承父業,成為一代名將。楊延昭不過二十歲的年紀,偶爾也會覺得“天下英雄捨我其誰”,一腔熱血只想報國殺敵。但是卻從沒有真正獨當一面過。
這一次,是他第一次獨力指揮過萬大軍與遼國名將作戰。這一夜裡,楊延昭苦苦思索,自以為算無遺策,但是真正到了戰場上,才發現像耶律斜軫這樣的不世名將根本不能用常理來估測!
楊延昭被耶律斜軫神鬼莫測的戰術打得沮喪無比,卻被謝慕華這一聲暴喝驚醒。他是這一場戰鬥的主將,這一仗還沒有打完,宋軍還沒有輸,身為主將又怎麼能垂頭喪氣,一蹶不振呢?
“結槍盾陣麻扎刀、陌刀手準備弓箭手射擊”楊延昭宏亮的聲音響了起來。
這盾牌大多集結在前陣,後陣本就不多。宋軍匆匆忙忙將木盾重重的砸進地面,兩名士卒一人在後頂住一面盾牌,另一人手持一杆長矛從盾後挺出,架在盾牌上。頃刻間,青沙河邊就像豎起一片叢林,堅固的長矛閃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