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師團的司令官,指揮澳軍參加北非和希臘的戰役。日本
發動太平洋戰爭後,布萊梅任澳軍總司令兼盟軍西南太平洋地區地面部隊司
令。1950 年晉升為陸軍元帥。
布萊梅對麥克阿瑟來說是部下,可是布萊梅在戰略戰術的一些決策上很
少聽從上司的命令。當西南太平洋戰區最高司令部籌建時,馬歇爾將軍命令
麥克阿瑟要建立一個“統一的”司令部,澳美軍都要在這個由他主持的司令
部裡工作。布萊梅在開始時還竭誠同麥克阿瑟合作,但麥克阿瑟自以為自己
是大國的將軍,又是最高司令,常常忽視布萊梅的意見,那怕是正確的意見,
而麥克阿瑟周圍的美國軍官多系麥克阿瑟的親信,這必然也難於貫徹布萊梅
的意見,矛盾和磨擦就從這裡開始了。
最初時,澳軍在這一戰區陸軍數量超過了美軍的數量,而布萊梅又是盟
國西南太平洋戰區的陸軍司令。司令部建立的頭幾個月,美軍無仗可打,而
澳軍卻在巴布亞與日軍浴血奮戰,阻止了日軍南攻的勢頭。但後來美軍陸續
調來,數量上遠遠超過了澳軍,一旦美軍超過澳軍一定數量時,磨擦也就開
始了,而磨擦一旦開始,布萊梅的盟國地面部隊司令部便成虛設了。麥克阿
瑟要建立一支由他指揮的特殊部隊,而這支部隊不僅不許布萊梅過問,就是
連柯亭政府也不得過問。更有甚者,麥克阿瑟作為盟軍最高司令擅自決定布
萊梅指揮的澳軍和他指揮的美軍的軍事部署,不和布萊梅商量。且還經常把
一些難打而又不引人注目的硬仗專斷地交給澳軍去攻打,如派澳軍去新幾內
亞和印尼攻打日軍,因那裡潮溼,炎熱,多系叢林戰;相反,卻派美軍去攻
打能佔領一些島嶼的仗。澳美司令之間的這種緊張關係乃是小國與大國反控
制與控制鬥爭在軍事上的反映。澳美這種既聯合又鬥爭的關係存在於整個戰
爭的始終。
美澳軍事領導人的這種緊張關係必然影響到各級軍官和士兵,因此,美
軍士兵和澳軍士兵之間多次發生口角,甚至大打出手等事件,例如,1942 年
11 月在布里斯班一個晚上竟發生類似事件達20 起之多,其中最嚴重的也是
最大的一次事件也是在布里斯班發生的。11 月26 日,大約有三、四千澳大
利亞士兵,其中大部分是休假計程車兵,包圍了美軍“PX 倉庫”①和駐守軍人,
從而發生了衝突。在衝突中,澳軍一士兵被開槍打死,另約有20 人受傷;美
軍死傷多人,且全系憲兵。這次衝突被稱之為“布里斯班戰鬥”。澳政府從
抗日大局著眼謹慎處理這一事件,並根據戰時新聞檢查法禁止報道此事,但
誇大其詞的流言在澳美軍中流傳,造成兩國軍隊彼此不和,甚至仇視。但兩
軍聯合抗日方針都未發生動搖,故澳美軍事聯盟關係一直維持到戰爭的勝
利。
在西南太平洋戰區正是靠著澳美聯盟才打垮日軍的。日本進行太平洋戰
爭的第一步,是用較短的期間佔領了太平洋西部的所有島嶼、西南太平洋的
大部分島嶼以及東南亞許多國家。第二步的戰略目的是進一步向南擴充套件到澳
洲大陸及其東面的島嶼,向東擴充套件到夏威夷。當沒有澳美聯盟時,日本輕易
地實現了第一步;有了這個聯盟,它在實現第二步遭到了沉重的打擊。珊瑚
戰役、中途島戰役和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都是澳美聯盟的條件下進行的。上
述三大戰役的重要意義在於迫使日軍由戰略進攻轉為戰略相持。日軍西南太
平洋司令部接到了要它採取守勢的命令。
五、西南太平洋戰場的大反攻
如何打敗日軍和收復失地在盟軍中有爭議,為此於1943 年5 月在華盛頓
召開了決策會議,會上作出了打敗日軍的“雙叉攻擊”的戰略決議。所謂“雙
叉攻擊”戰略決議,是指向日軍反攻的兩條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