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也仿效美國於1970 年11 月開始撤回澳軍。執政的自由黨和鄉村黨的威信掃
地,因而在1972 年大選中慘敗。
工黨政府上臺後一再批評美國越南戰爭的政策。當1973 年元月23 日尼
克松總統宣佈越南停火,惠特拉姆總理立即宣佈撤回所有澳軍,並於10 月訪
問中國。
四、澳中關係的歷史演變
中澳關係可以追溯到19 世紀40—50 年代。最早是中國南方沿海人民遠
渡重洋去澳大利亞,從此開始了中澳關係。這種關係經過一百五十多年風風
雨雨的歷史演變,最終得以保持下來,發展成今天的友好關係。
19 世紀中葉,在“淘金熱”推動下,廣東一帶的華人漂洋過海進入澳洲
大陸。據史料記載,第一批去澳的中國人是1848 年,約100 餘人,均系廣東
人,被召募到澳充當勞工,簽訂五年合同,合同規定年工資6 英鎊,期滿可
留可歸。1851 年墨爾本附近發現金礦,極需勞工開採。當時中國南方正值太
平天國革命。沿海一帶人民紛紛出洋,是中國海外移民高潮時,其中一部分
華人南去澳洲。
來澳的華人以勤勞忠厚著稱,為開發這塊南方大陸做出了貢獻,更重要
的是把中華民族的文化和傳統美德帶進了澳大利亞,為後來形成澳大利亞多
元文化和高度文明做出了貢獻。
此後,華人陸續到來最多時達3。8 萬人。當時,華人最多的是本地戈城,
在墨爾本以北,本地戈因蘊藏豐富金礦而出名,華人稱之為“大金山”,並
把淘金砂的河稱做“金沙江”。
華人的到來引起種族主義者的不滿,1857 年爆發了第一次反對華人事
件,發生在勃克蘭河地區,華人傷亡很多。1861 年在新南威爾士再度發生排
華事件。歐洲籍移民叫嚷“驅逐華工”。新南威爾士殖民地議會透過限制中
國人入境議案。華人與白人間出現裂痕。遺憾的是歧視華人、排斥華人,甚
至慘殺華人的事件此後屢屢發生,並在這個基礎上逐步形成了排斥有色人種
的“白澳政策”。
1880 年在悉尼召開了澳大利亞殖民地會議。新南威爾士殖民區總理亨
利·帕克斯擔任會議主席。他在會上提出各殖民區一致行動遏止華人的動議。
除南澳大利亞和西澳大利亞代表持異議外,其他殖民區代表竟然透過了限制
華人入境的決議。
這個決議在澳大利亞歷史上起了極為惡劣的作用,如1888 年再度發生排
華運動高潮。當時的清政府多次向英國提出抗議,英國只是敷衍而已。1901
年,澳大利亞取得了自治地位,並正式建立聯邦。聯邦政府的行動之一就是
透過“入境移民限制法案”。這樣就給予“白澳政策”以合法地位。此後澳
大利亞舉國上下為種族主義情緒所瀰漫,反對有色人種,包括澳洲土著黑人
的事件經常發生。
二戰期間,隨著澳大利亞有被日本進攻的可能,尤其國內多年反對種族
主義的鬥爭,國內種族主義情緒日漸減弱。澳大利亞開始重視同亞洲盟國的
關係,在這種背景下於1940 年派公使到中國當時臨時首都重慶。從此中澳有
了官方的外交關係。
1949 年10 月1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工黨多次提出承認中國,但
由於長期執政的自由黨—鄉村黨拒絕工黨的明智政策。但在貿易上和文化上
有一定的往來。60 年代初,中國已成為澳大利亞的出口貿易的重要夥伴,僅
次於日、英、美、新、佔第五位。到1970 年中國從澳進口貿易額達1。26 億
澳元。這時貿易主要是中國購買澳大利亞的小麥,佔貿易總額的94% ,達1。18
億澳元。同年我國對澳大利亞的出口貿易額達3208 萬澳元,主要是紡織品、
服裝和針織品。
1951 年,澳大利亞建立了澳中協會,旨在發展澳中友好關係,對兩國文
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