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邊的寒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是令我軍無處避雨,國師可暫退兵馬入大城之中以防陰雨。”
陸遜有些不甘心道:“我等已然驅逐吳、魏兩軍百里之遙,若往後退,豈不前功盡棄?何不尋一高地搭起窩棚住紮避雨?”
南燁聽了二人所言,也不知該用何人之計,便看向郭嘉。郭嘉道:“司馬懿盡毀房屋,不欲我等住之,我等反其道而行,選大城高屋駐紮才是上策。軍帳窩棚再堅實,恐怕也抵不住連日大雨。”
三位謀士二比一,南燁便選擇暫且退兵避雨。不過這個決定令麾下將士怨言不少。之前敗了一陣,不論軍中武將、士卒,皆想與吳、魏兩軍大戰一場找回顏面,沒想到南燁卻下令退兵,這讓眾將怎麼甘心。
魏延領頭入帳問南燁道:“國師何故退兵?”
南燁解釋道:“大雨將至,我等當尋堅城避雨,以防吳、魏兩軍雨後來攻。”
張郃道:“天氣晴朗如此,怎會有雨?縱然有雨,不過一日、兩日,我等駐紮高處避雨便可,又何必退兵?”
南燁自然不怕降雨一兩日,他怕的是陰雨連綿不絕,可惜他的技能之中沒有天氣預報,便只能相信賈詡的觀星之術。於是詐言道:“我有妙術可知天時,本月當有大雨落下,連綿不止,吳、魏兩軍焚燬房屋,便是想借天威困我。你等若不知天雨威力,可問甘興霸。”
眾將一聽南燁說是用法術得知天氣,自然不敢再懷疑,都看向甘寧。甘寧點頭道:“國師所言不錯。有道是天威難測,我在海上常遇風暴大雨,縱有千軍萬馬也敵不過一個浪頭。”
有了南燁解釋和甘寧作證,眾將也就不再言語,大軍退往東郡避雨。果然未及半月,天雨大降,淋漓不止,平地水深三尺,大雨連降三十日。
南漢將士見天降大雨數十日,皆後怕不已。若非退兵在城中避雨,恐怕軍器盡溼,人不得睡。此時眾人才紛紛感嘆南燁國師未卜先知。
司馬懿見南燁並不中計,反而在雨前退兵毫無辦法。如今天氣放晴,孫權便又與司馬懿商議對策。二人正商議間,忽有士卒來報道:“鄴城魏王信使到。”
孫權、司馬懿一聽曹丕信使到來不敢耽擱,將信使請入帳中。如今孫權雖然稱帝,曹丕為王,可是要論實力,兵馬、地盤幾乎盡喪的孫權已經不是曹丕對手,還要靠著司馬懿破敵,自然不敢得罪曹丕。
信使入帳之後見過孫權、司馬懿,便將書信奉上。司馬懿一邊拆開書信,一邊問道:“主公遣你為使所為何事?”
曹丕使者將書信遞給司馬懿本有保密之意,此時聽司馬懿問起,便知司馬懿並不打算瞞著孫權,於是回報道:“啟稟都督,南漢大將馬超已然攻破晉陽取了幷州。如今正揮軍圍攻鄴城。主公已然在城中守備月餘,如今漸漸不支,請大都督回兵救應。”
司馬懿聞言一驚,急忙拆信視之。信中所言果然如同使者所說,是一封求援信。孫權與東吳眾將一聽頓時面色慘白,如今兩軍合兵一處還鬥不過南燁,假如司馬懿退兵,兗州豈不失守?兗州一失,孫權就只能退往三韓、高句麗了,那對孫權來說就是番邦外國不毛之地。
孫權見司馬懿觀信之後沉默不語,便勸說道:“都督一去,我軍必敗,只得退往三韓、高句麗。那時魏王與都督困守鄴城,未必是南燁敵手,都督何不留兵在此與南燁一搏?”
司馬懿苦笑道:“我豈不知唇亡齒寒,只是君命難違。何況我主已然堅守月餘,若非萬不得已,定然不會命我回兵。”
孫權一想也對,司馬懿畢竟是曹魏大都督,怎麼可能違背曹丕意願聽自己指揮?可他還是不甘心道:“司馬都督一去,我等再無勝理!”
司馬懿也知道現在的局勢。馬超兵圍鄴城,這說明南燁此次出兵的目標絕對不止吳國一家,恐怕孫權兵馬一退就該輪到曹丕遭殃了。兩家合力還有戰勝南燁的希望,假如讓南燁各個擊破,那就再也沒有反敗為勝的可能。
思量一番之後司馬懿對孫權道:“鄴城危矣,我必回兵相救。此刻南燁兵馬暫退,正是回兵良機。陛下若信我,可與我一道回兵,先破馬超,而後復戰南燁,再奪兗州之地。否則鄴城一失,我等皆困兗州,便是欲退往三韓、高句麗皆不可得。”
孫權此時除了信任司馬懿也沒有其他辦法,不論是抵擋南燁還是經過魏地退往三韓、高句麗,都要求到司馬懿頭上。孫權只得點頭道:“就按司馬都督所言!”
二人商議已定,便領兵馬退出兗州直奔鄴城而去。南燁等天氣放晴,便又回軍來戰孫權、司馬懿,可是卻遍尋不到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