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第2/4頁)
津股巡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自1970年新鴻基財務有限公司成立以來,我們不斷成長截止去 年底,新鴻基財務的客戶存款總額超過31億港元,總資產達42億港元以上。 這些數字,為新鴻基銀行奠下穩固的基礎。為求更有效率地統籌行政工作, 新鴻基銀行中區總行大廈將於本年第三季開幕” 1979年,馮景禧成立新鴻基保險公司。 證券、銀行、保險,馮景禧實現了他的金融王國的夢想。此外,馮氏 集團還控有中國企業有限公司、新鴻基億利商品公司、新景豐發展公司等。 馮景禧積極開展國際間合作,與新鴻基進行合作的國際公司有:美國 的美亞股票公司、億利商品公司、美林證券公司、萬國寶通銀行,法國的 百利達集團、通用保險集團。他的集團成為國際金融的樞紐。 股市風雲莫測,1973年大股災,馮景禧在3天內損失4億港元。 馮景禧毫不氣餒,重振雄風,業務又蒸蒸日上。在新鴻基銀行成立的 第二年,香港發生港無風暴,擠提風潮四起,華資銀行又紛紛陷入絕境。 力求生存,馮景禧向法國百利達求援。他付出50%股權的代價,也讓出了 銀行首腦的寶座。 馮景禧與郭、李二人分手以來,遭受兩次重大挫折。他的決策、經營 都沒什麼過夫,只能解釋為他的時運不佳。 馮景禧是個敢於向命運挑戰的人,他決不認輸,就像他青年時去臺灣 販魚苗、香蕉一樣。才一年多時間,他就調動資金,重新購回新鴻基25% 的股權,又成為最大股東。為尋求國際大銀行的庇護,他與阿拉伯銀行達 成協議,讓出15%的銀行股權,使新鴻基銀行成為該行在遠東的橋頭堡。 馮景禧走出陰影,準備重建蒙受損失的金融帝國。豈料上天不成人之 美,1985年8月5日,馮景禧在加拿大溫哥華辦公務時,腦溢血猝亡,享年 僅63歲。 馮景禧留下10多億港元的遺產。三劍客的能力魄力,不分伯仲,郭氏、 李氏家族,都躋身百億富豪之列。馮氏遜其一籌,大概也只能用時運來解 釋。 用“老馬識途”來形容郭得勝,再貼切不過。 三劍客分手,郭得勝正好花甲之年,他一人獨挑新鴻基地產的大梁。 郭得勝在三人集團時,就採用“人棄我取,人取我棄”的方針。1967 年香港發生暴動,地價大跌,郭氏逆市而上,趁低購入大量地皮。次年地 產復甦,地價飄升,新鴻基擁有的地皮價值翻了近10倍。 1973年、1979年股市地產高峰期,郭得勝趁高丟擲股票地皮套現。不 久,股市崩潰,地產遭殃,股票地皮跌至谷底,郭氏又趁低吸納。 六七十年代,炒樓花炒得滿城瘋狂,是非不斷,不少地產公司見樓花 走俏,脫手之後便“爛尾”,故市民對“炒期樓”持有戒心。郭氏知悉這一 情況,即改弦更張,將新鴻基地產由地產發展(興建樓字出售)擴充套件至地 產投資 (興建樓字出租)以及酒店投資(興建酒店經營)。 郭得勝決定建一幢收租用的“招牌大廈”。他在官地競投中,投得灣仔 高士打道8389地段,興建了一幢50層高的現代化商業大廈——新鴻基中心。
… 頁面 123…
新鴻基並擁有60個地盤,如全部完成,總樓面積可達1417萬平方英尺。 據港刊綜合統計,進入80年代,新鴻基地產已是10大上市公司之一。 1972年上市時,註冊資本才3億港元,可18年後的1990年,市值已超過 220億港元,增長70倍。再從純利收入看,1974年至1990年的16年問,增長 了41倍,盈利己達24。65億港元,平均每年複式增長超過26%。這個比例, 比鄭裕彤新世界的18%,胡應湘合和與陳曾熙恆隆的24%,李兆基恆基地 產的25%還要高,僅次於李嘉誠長江實業的29%。 正如“老馬也有失蹄時”,郭得勝在與合和的合作中,錯失了一個大發 展的機遇。合和主席胡應湘,在80年代初就高擎起進軍內地的旗幟,並拉 郭氏購入合和的11%股權。郭氏見胡氏光打雷不下雨,又把股權售回給合 和主席胡應湘。 80年代後期,胡氏終於把追求了多年的廣深珠高速公路、虎門沙角發 電廠C廠、廣州市環城高速公路等大型專案拿到手。合和聲譽鵲起,股票飆 升,令郭得勝大跌眼鏡。郭得勝的兒於郭炳湘找到胡應湘,要求把轉讓出 的股份再購回,但此時的股價已非昔日的股價了。 郭得勝“馬失前蹄,後蹄夾起”,他在80年代未趁低全面收購帝苑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