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心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就是準備得這樣充分,可還是摔掉了三架。那兒的天氣真是說變就變,上去後,根本保持不住航向,稍一不留神,就撞了山。唉,都是那該死的‘駝峰’!”
老人憤憤地說。
問老人,加爾各答作為中國最大的海外物資中轉基地,日本人為什麼沒有攻擊這
裡?
原“中航”材料供應股股長鬍鴻奎老人說,怎麼沒來,最早日本人來了好幾次,又是投彈又是掃射的,當時在機場守衛的英國皇家空軍大部分都被召回國參戰,剩下幾架倉促應戰,結果可想而知。機場的飛機、機庫、塔臺都被炸了。後來來得少了,但也有。有一段時間,加爾各答不斷有防空警報聲,弄得大家也是緊張兮兮,他們的飛機來過後,扔下幾顆炸彈就走了,造成的損失不如原來那樣大。為什麼?也是力量不夠。他們的零式機到這裡,已經是最大航程了,只能是扔下炸彈就走。
其實從堵截“駝峰航線”後,不是日本人不想來,而是他們的戰線拉得太長,實在是無能為力。後期,日本人至多是在封鎖、攔截駝峰航線的同時,偶爾到加爾各答扔幾個炸彈而已。整個戰爭期間,除去開始階段加爾各答被炸得比較慘外,大部分時間,還是一片太平景象。本節的題目似乎有些不妥,但只要想到加爾各答在中國抗戰中處於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位置,相信一切都會釋然。
兢兢業業每一天雲鐸的辦事處在加爾各答機場附近,“中航”加爾各答辦事處就設在達姆達姆機場,透過何鳳元辦公室的窗戶,就能看到不停起飛和降落的飛機。
“中航”加爾各答維修基地就在達姆達姆機場停機坪上。
“熱,出奇的熱!”談起加爾各答的“中航”基地,老人們的第一句話幾乎都是這麼說。
正午的陽光是垂直照射在北迴歸線以南這個印度最大城市,地表溫度輕鬆就達到四十度,陽光反射到鋁製機身蒙皮上,只要有點稍微不注意,身體任何部位碰上去,馬上一股焦煳皮肉味就會瀰漫在空氣中。
第十五章 地面大配送(3)
午間,只要在外面稍站一會兒,周身的水分好像立刻就會蒸發,有被風乾的感覺。
如此的酷熱,中國航空公司規定,地勤維修人員,一律在下午4點上班。
即便如此,也是個熱。
黃元亮:“真熱,修飛機和工廠車間不一樣,沒有廠房,工作都在露天裡,大家只穿條短褲。飛機蒙皮被太陽烤得像火一樣熱,踩在上面,隔著鞋子都燙腳。
張照珊:“這一生,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在加爾各答,那個熱,讓人頭昏腦漲,拼命喝水,這邊喝,那邊就揮發掉了。碰到在機身下的活還好一些,雖然地面熱,但躲在下面,起碼還有個‘陰涼’,最苦的是站在機身上面的,實際上就是在陽光下暴曬。
幾次眼看著有人幹著幹著就暈了過去——中暑了!”
梁鶴英:“都是使勁幹、拼命幹。那時大家都曉得,眼下國家就靠這麼一條航線運送物資和聯絡,抗戰的成敗就維繫在駝峰航線上,能多修一架飛機,就多一點兒艙位向國內運輸物資,大家都是使勁幹、拼命幹,能使多大勁兒就使多大勁兒!”
喬文勁老人是“中航”地勤,當年也在加爾各答。我在上海見到他時,當年在飛機機身、機翼上爬上跳下那個生龍活虎的小夥子已到耄耋之年,只能坐在輪椅上和我說話。
喬文勁:“累不算什麼,為了前方的抗戰,大家都是一門心思幹活。就是那個熱,實在是難以忍受,每次爬上機翼後,我的感覺如同孫悟空被放進了蒸籠,就是那個感覺。
開始是渾身一層層地“暴皮”,輕輕一揭就是一大片,有點像米湯貼在鍋沿上那一層,後來曬出來了,不掉皮了,晚上回到宿舍,就能聞到肉皮發出的焦油味道,每個人都是。”
也有曬不著的,馬達人當時在加爾各答負責中航核算。可以用英語把方程式、微積分、高等數學表述得清清楚楚的老人告訴我,每天坐在小板房裡,還真挺羨慕那些修飛機的,起碼是在外面,可以隨便活動,能吹吹風。這可好,晚上都回到宿舍了,眼前還都是“小蝌蚪”。 罷工(一):搭“飛的”去上班1944年夏季的事情。
“中航”公司那些沒日沒夜穿梭在駝峰航線上的飛行員可能對這件事情不太清楚,但所有在加爾各答基地工作過的老人們,對印度人的大罷工至今記憶猶新。
蔣委員長在1942年請宋子文轉交美國總統羅斯福的一封信箋中,曾用焦慮的口吻對在英國人統治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