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3/4頁)
溫暖寒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海船返航, 又帶來美國廉價的商品,活躍了香港經濟。此外,還有華工輸入南美等國。 到1853年,澳洲又發現金礦,大批華工又輸往澳洲。船商為了防止華工中 途逃脫,把他們關進低矮黑暗的船艙裡。當時中國東南沿海,把做華工叫 做賣豬仔。 這就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華工輸出史。 德忌利士一得知美國發現大金礦的訊息,馬上預感到海運會有一個驚 人的發展。他立即去鼓動林蒙,兩人合夥建一間正規的船廠,把舊船廠從 渣甸的領地搬出去。 新廠址設在林蒙最初就看上的石排灣。這裡的港灣仍閒置著,發展前 景大,就是斯溫奈爾的造船公司從刊物浦搬來都容納得下。新船廠由林蒙 與德忌利士兩人合股,全稱是林蒙·德忌利士造船公司。林蒙負責造船, 任總經理;德忌利士負責經營,任董事長。 石排灣出現一個相當氣派的旱塢——荷露 (又譯賀普)船塢。最初來 自印度的工匠,都成了監工或造船師。工匠由廣州等地來的華人工匠源源 不斷補充。林蒙一家告別了水上生活,他在半山區蓋了一幢別緻的洋房, 荷露號專跑馬尼拉運木料。 林蒙一星期回家一次,平時住在船廠的寫字間裡,白天他從不呆寫字 間,在各個船塢轉來轉去。林蒙有兩件東西隨身攜帶,一件是大煙鬥,他 抽的是印度產的劣質菸絲;一件是酒葫蘆,他喝的是華人酒店沽的酒,酒 葫蘆是酒店華人老闆給的。 他這兩大嗜好,在他與華人老闆作古後的幾十年問,華人老闆的兒子 還常與來店喝酒的西洋水手談論。 1857年,兩人船廠到港府註冊,名稱是香港仔船廠。 黃埔船塢 林蒙生前最大的願望,是造蒸汽動力的鐵殼輪船——他對賺錢反而沒 太大的興趣。 他這一願望與德忌利士不謀而臺。未來造船業的方向是機械動力輪船, 德忌利士決定冒險嘗試,但不同意林蒙的鐵殼船方案,只同意在木船上配 機械動力。 毫無疑問,蒸汽機是從利物浦買來,其他鐵件就地鍛鑄。一來林蒙的 圖紙本身有問題,二來工匠缺乏經驗,經常返工。這其間,林蒙還回了一 趟利物浦,高薪聘請兩位技師。技師來到石排灣船廠,見了這些簡陋的土
… 頁面 27…
設施直搖頭,說他們從來沒這樣造過船。 利物浦技師迴天無力,其後又返工多次。下水試航,故障百出,不得 不揚帆抵利物浦大修。幸好,整條船未損毀,未傷筋拆骨改造,只是區域性 更換零件。 林蒙興致勃勃駕船回到香港,德忌利士哭喪著臉跑上船來,說船東控 告我們延誤工期,只肯付一半船款。 這艘汽船本來就虧本,這樣一來,連造其他船的利潤也得貼進去。船 廠一蹶不振,元氣大傷。 可林蒙還要造第二艘汽船。他說他這次在利物浦已掌握造汽船的全部 訣竅,如果能添置裝置,他連鐵殼輪船都造得出。1862年,港府在灣仔動 工興建專供汽船停泊的現代化碼頭。林蒙以此力理由,天天叫嚷要造汽船。 林蒙是一個造船家,而德忌利士是個純粹的商人。兩人意見相忤,常 常爆發衝突。與林蒙、德忌利士要好的朋友從中調解,最後達成協議,增 加資金,增設股東。這對林蒙和德忌利士卒說兩全其美。有資金作後盾, 林蒙可再造汽船;而德忌利士可由此而擺脫債務。 1863年1月,灣仔汽船碼頭竣工。7月1日,由數家洋行參股,成立香港 黃埔船塢公司。船塢公司的業務,主要是修船造船。 黃埔船塢公司與香港仔船廠展開競爭。香港仔船廠雖有多年的造船經 驗,但財力單薄——由於眾投資商意見不統一,林蒙與德忌利士組建股份 公司的設想擱淺。黃埔大班與德忌利上談判,子1865年,將香港仔船廠收 購。德忌利士個人未受損失。林蒙不大計較個人利益,他所關心的是造更 大更先進的船。 林蒙造出第二艘合格的汽船。這艘船跑中國沿海,船東就是船塢公司 的股東渣甸洋行。 那時,汽船的主要燃料是煤炭與木柴。汽船速度快,香港、廣州、上 海的洋商都樂於坐這種船。 1865年10月,黃埔船塢公司根據新公司法組成有限公司,資本額為75 萬元,這在當時的香港已是大型公司(1869年建成的、極其宏偉富麗的大 會堂才耗資10萬元)。在這其問,渣甸洋行吸入其他股東手中的股票,一躍 成為黃埔公司的大股東。渣甸洋行總經理兼黃埔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