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沒有,可以說,上海簡直等於是座不設防的城市。
蔣介石雖然多年來忙於〃圍剿〃紅軍,對日本的侵略一貫打不還手,但〃一。二八〃事變還是觸動了他的神經。日本人對上海動手,企圖威脅南京,打通通向華中內地的門戶,這點他還是看得比較清楚的。當時國民黨內一些愛國和有遠見的將領,對上海將來會再次受敵攻擊,作出正確預見。張治中即是其中之一。他根據上海幾乎無防可言的嚴峻現實,曾向蔣介石建議組織一支部隊,一旦中日戰爭爆發,能夠以優勢兵力突擊上海,掃除和消滅駐紮在滬的日本海軍陸戰隊據點,防止日軍利用此作為橋頭堡進行大規模的登陸。蔣介石也認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在1936年2月任命張治中為京滬警備司令,秘密主持制定未來中日戰爭開始時期對上海入侵之敵的作戰計劃。對外,則以〃中央軍校高階教官室〃(後改為〃中央軍校野營辦事處〃)名義掩護。
在此之前,1934至1936年間,國民政府已經在上海至南京之間、上海至杭州之間構築了大量的國防工事,最主要的有吳福線(蘇州福州)、錫澄線(無錫澄江)、乍嘉線(乍浦嘉善)和海嘉線(海鹽嘉興),以這些主線陣地為依託,分設後方陣地和前進陣地。在南京外圍也構築了兩道防禦工事。工事多為永久性或半永久性,輔以天然湖泊和人工障礙物掩護。不過這些國防工事在淞滬會戰中基本沒發揮上什麼用場,在淞滬一帶抗戰使用的都是臨時構築的野戰陣地,且邊打邊築,質量上不過關,在日軍強大炮火下頃刻瓦解。
張治中擔任京滬警備司令之後,為了加強上海附近的戍守力量,調來了中央軍的精銳部隊,包括宋希濂的第36師(從西安輾轉至戰爭爆發後方才抵達前線)、王敬久的第87師和孫元良的第88師。此外,還有炮兵第8團、炮兵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