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英國主人的大洋房和貨倉遭洗劫,象徵著一個時代的結束。那些在1945年以後出生的人,的確很難理解這件事的全部含義,因為他們完全不知道英國的殖民制度,如何在1942年2月15日被日本人摧毀。自從1819年萊佛士在新加坡登陸,並把新加坡建立成為東印度公司的貿易站以來,白人的支配地位,從未有人質疑。我不知道這種情形怎樣產生。但是我在1930年入學時,便意識到英國人是大老闆。那些像他們一樣的白人,也是老闆,有大老闆,小老闆,但都是老闆。他們人數並不很多,不過8O00人左右罷了。他們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同亞洲人分隔而居。政府官員在環境較好的地區有大洋房、汽車、車伕和許多僕人。他們吃的是上等食物,肉類和牛奶製品居多。每隔三年,他們便請三到六個月的長假,暫時避開新加坡令人睏倦的赤道氣候,回英國〃老家〃休養。他們的孩子也回〃老家〃受教育,決不進人新加坡的學校就讀。這些孩子也過著高人一等的生活。
總督是大頭頭,也是老闆中的老闆。在慶典儀式上,他總是穿上鑲著金色綏帶的雪白漂亮的制服,頭戴頂端裝飾著白色羽毛的盔帽,腰間佩帶一把長劍。白人官員擔任政府中所有高階職位,而且對亞洲人掌握著生死大權。福建人稱呼他們為AngMoh(紅毛),馬來人則把他們叫作OrangPuteh(白種人)。警察總監、高階警官、醫務局局長、醫院的高階內外科醫生,都由白人擔任。亞洲醫生只能在白人醫生手下工作,即使他們的資格比白人醫生高,也無濟於事。護士長也非由白人擔任不可,雖然她們只能講英語,而且跟不會講英語的病人談話時,必須請本地護士當翻譯;亞洲護士休想有一天能成為護士長。
在萊佛士學院,所有教學人員都是白人。有兩名本地最優秀的畢業生,儘管考到物理和化學一等文憑,院方卻只聘用他們當〃示範員〃,薪水也比白人低得多。而且他們還得考取倫敦大學校外理科文憑,才有資格擔任這個職位。吳慶瑞(後來成為新加坡副總理)是當年最優秀的文科畢業生之一,考獲經濟學一等文憑,可是他所能擔任的職位,只是〃導師〃,不是講師。
萊佛士學院有120名寄宿生,分別住在6座宿舍裡。為了督促這批學生遵守紀律和秩序,院方聘請了一個50多歲的英國退休軍士長擔任舍監。雖然他說的是倫敦方言,文化水平也不高,但是他卻領取豐厚的薪金,而且跟他的同胞一樣,過著家惺愜意的生活。在學院當局看來,一名退休的英國軍士長是負責訓導新馬120個最聰明的年輕人的適當人選,況且當時學生方面也沒有意見。他們對這位舍監唯一不敬的是每次聽到他說倫敦腔的英語,就禁不住高聲大笑。
亞洲的暴發戶
日本人籠統地被視為亞洲的暴發戶。不錯,他們比華人、印度人和馬來人更加工業化、更加先進,但是他們要趕上白人,還需要一段長時間。他們製造紡織品、玩具和其他東西。我記得在30年代,我母親經常談起她在密駝路著名的日本商店越後屋所買的一些美麗的府綢。當時密駝路有許多日本商店,越後屋是其中之一。我母親告訴姐妹們,這種日本府綢,可以跟英國的細棉府綢媲美,價錢卻便宜得多。不過,日本製造的玩具,價格雖廉價,樣子卻俗氣,而且不耐用,跟英國製造的玩具簡直不能相比。當年在新加坡也有日本西醫和牙醫,他們收費低,醫術也不高明。我始終不明白,什麼機遇使他們的學位獲得英國醫藥當局的承認而能夠在新加坡行醫,莫非是報答日本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代英國人照顧遠東的利益?據說有少數幾個日本醫生還算能勝任,但卻沒有一個比得上醫學院的英籍教授。
這就是11萬名日本兵所佔據的馬來亞和新加坡的狀況。當時還有13萬名英國、印度和澳大利亞士兵被日軍俘虜。經過70個驚慌、混亂和愚昧的日子,英國殖民地社會終於被摧毀,有關英國人高人一等的神話,也被打破了。英國人以為在日本兵開始炮轟新加坡時,亞洲人會極度恐慌,殊不知他們卻處之泰然,面對傷亡毫無懼色,也沒有驚慌失措。當日本人的炸彈和炮彈掉下來時,躲在辦公桌和工作臺底下的,正是白人平民老闆。1941年12月16日夜深入靜時,不顧亞洲人的死活,自己偷偷逃離檳城到新加坡〃避難〃的,也是白人平民和政府官員。英國軍隊在撤退之前,儘量把軍事裝置一一炸燬。醫院、自來水廠、發電廠以及其他重要設施雖然儲存完好,卻沒有人操作。於是,房屋失火時,沒有消防員出動救火;自來水廠也沒有職員調節供水。管事的白人官員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