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中的活動看,敵人修路、挖溝,又出現了新的特點:一是“今春以來敵軍事掃蕩,90%以上是為了掩護修路、挖溝、築碉而進行的,”就是說,修路、挖溝以構成“囚籠”,已成為日本人的“中心工作”;二是“敵人吸取過去修路中失敗的經驗教訓,改變了過去那種先修路後護路的做法,變為現在的先護後修。順序是掃蕩、設據點、建碉樓、挖溝、修路基。”
從以上關於“囚籠政策”的回顧我們不難得出結論:“囚籠政策”的發明人是多田駿而非岡村寧次。這一政策從何時開始實施不得而知,但依常規推測,多田駿1939年9月上任後,總
得有個把月時間熟悉情況、調配人員,研究對策,進行部署。那麼,“囚籠政策”僅實行短短几個月,就令冀中地區感到壓力很大,難以應付。又實行了短短几個月,又令路西山區根據地都感到不同以往,非打不行。“百團大戰”後,多田駿變本加厲,加速推進這一套措施,且有所改進,給各根據地造成新的壓力。可見,多田駿的確也是個日軍方面“屈指可數的中國通”,決非等閒之輩。不過,此人似乎時運不佳。1940年春“囚籠政策”剛剛“初見成效”,就被八路軍一個“百團大戰”打了回去;1941年春“囚籠政策”剛剛有所推進,又很快調離,讓岡村寧次撿了個現成。
再說“治安強化”,情況與“囚籠政策”差不多,也是由多田駿“首創”,岡村寧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