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 (第3/4頁)
夢幻天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頁面 110…
英文綜合日報三足鼎立之勢 (另一家是星島集團的《虎報》)。馬澄坤的目 標、是取代 《南華早報》的霸主地位。 僑報倒閉 《華僑日報》是香港最古老的報紙。 它的前身為香港首家中文報紙《中外新報》,創刊於1858年。1919年 該報易主,改名為《華商總會報》。 1925年,年僅27歲的岑維休接管該報,易名為《華僑日報》。至1995 年初停刊,該報已有137年曆史;若以現名計算,該報至停刊正好七十大壽。 岑維休接手,正值省港大罷工,加上同業另兩家中文報紙 《迴圈日報》 (創辦人為黃韜)、《工商日報》(創辦人為何東)的競爭,《華僑日報》 生存非常艱難。 《華僑日報》的轉機是1929年報道“英皇酒店大火案”。後又採用先進 的捲筒印刷機,打破當時日報週日休刊的慣例,從而一紙風行,成為香港頗 有聲威的日報。 岑氏家族是老派經營,不敵後起的報業新秀,漸漸式微。岑氏後人難以 維繫,不得不把 《華僑日報》易手梅鐸。香港老報人羅孚感嘆道: “《華僑日報》的創辦人岑維休,他活了89歲,幹了72年新聞工作, 其中62年是主持《華僑日報》,這很不容易。他去世後,擔子就完全落在他 兒子岑才生身上。在香港報業競爭越來越激烈中,它越來越顯得老境頹唐。 而在1991年底,《華僑日報》最終讓給世界報業大王梅鐸(注:售價4600 萬港元)。” 岑才生將報館的剩餘資產注入新成立的華僑興業公司。岑才生已70歲, 4個子女沒有一個願從事報業,這是岑才生淡出報業的另一個原因。 1993年,郭鶴年從梅鐸手中購得《南華早報》,連其子公司《華僑日報》 也歸郭氏控有。《華僑日報》如垂暮老人,中興無望,至1994年1月,《南 華早報》將《華僑日報》50%股權售予寶源投資基金。下半年,又盛傳股市 魔術師李明治所控的百樂門欲購《華僑日報》,但沒有下文。據傳,《華僑 日報》的銷量數年在1萬份的水平。 1995年1月12日,香港各報均載出《華僑日報》停刊的訊息。《東方 日報》一文的導語是這樣的: “有近70年曆史的香港《華僑日報》在經營成本、紙價及員工薪金不斷 上升,加上廣告收入減少等因素影響下,又找不到合適買家接手經營,經董 事局開會決定,在1月12日出刊告別後,13日起正式停刊。” 《華僑日報》董事總經理香樹輝表示,自他接手雖參照外國經營方法, 找人合資及改變報紙風格,在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仍無法繼續出刊。 港督彭定康1月11日晚發表宣告,對《華僑日報》停刊表示非常傷感, “該報於過去多年一直在香港新聞界扮演優秀角色,而該報以其報格及關注 社會價值而聞名。” 香港記者協會主席湯錦標說:“《華僑日報》歷史悠久,停刊令人感到 十分可惜,而香港報業一向以多元化見稱,一份報章倒閉,對香港的新聞發 展前景有影響。” 《華僑日報》名譽董事岑才生表示不想對此事評論。家族一手開創的報
… 頁面 111…
紙,如今落到這種結局,心情之憂傷,可想而知。 1995年被稱為“報業停刊年”,12月,《電視日報》、《快報》、《香 港聯合報》、《中國時報週刊》等相繼停刊。 現代天折 與《華僑日報》相比,于品海的現代報的壽命太短了。于品海沒想到會 是這種結局,當他作為新一代傳媒大王崛起之時,氣勢之盛,登峰造極。於 品海的發跡史,亦成為同業乃至全港探究的話題。 于品海1959年出生於香港中下層家庭,1967年往加拿大沙省大學念政 治系。畢業回港後不久,進《財經日報》做國際電訊翻譯及編輯,月薪2000 港元。一年後離職,進富麗華集團做職員。 1985年,于品海憑不到20萬港元積蓄,與幾位青年才俊合股成立智才 顧問管理公司,實收資本僅100萬港元。智才的第一單業務,是與日商在桂 林發展漓苑酒店。其後幾單業務,均是為日本財團來華髮展提供服務。 1987年,智才上市,市值達6億港元。于品海頭腦靈活,能說會道,他 能憑口才搞掂(做妥)別人認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