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 (第2/4頁)
夢幻天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香港的一些財經報刊,批評中資只講速度與規模,而忽視管理與效益,
… 頁面 163…
使得相當多的中資企業盈利欠佳。 香港中國企業協會總幹事安繼濤強調:這只是個別情況,大部分中資企 業均抱長遠發展的目標,且經營運作良好,僅有極少數企業出現虧損,而長 期賠本的企業,最終難免倒閉。 香港某些報刊,指出一些中資機構有“坐大”的思想,認為香港馬上要 為中國政府接管,而它們是政府的“官辦”企業,就應該高人一等。這種狀 況引起香港民間商人的不安,尤其是國外投資家,擔心他們的企業會受到歧 視性監管。 持這種思想的中資機構,只是極個別的。對此,中國政府人士多次重申, 香港一貫奉行的對各國各地區的在港企業一視同仁政策不變。 1995年,國務院港澳辦主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委會預委會副主任兼秘 書長魯平,在美國西雅圖向美商界發表演說時特別強調。 “中資現在和將來都要遵守香港的法律、法規,並且平等地與其他資本 競爭。中國政府充分意識到,如果破壞了香港的遊戲規則,就將損害香港的 繁榮穩定。讓依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運作的中資公司,到香港完全照資 本主義自由經濟的方式去競爭,對我們來講還是一個新課題,我們仍在學習 之中,但中央政府已對中資公司多次強調,如果他們在香港違反了當地的法 律,那麼他們將與其他人一樣受到法律的懲罰。” 在港的中資公司,能稔熟香港的遊戲規則,並取得驚人業績的首推中信 泰富。1995年8月3日,香港中區添馬艦地皮開標,中泰及中信以33。51億 港元一舉中標,高出第二標王龔如心華懋集團標價8億港元,全港轟動。 添馬艦號稱中區地王,臨維多利亞港。中泰及中信將在此興建寫字樓大 廈,部分樓層作為集團總部,大部分出租,大廈預計1998年底竣工。 《信報》刊文稱:“中信的舉動反映中資公司看好香港前景,對整體大 市有正面影響。” 從本質說,臺資也是中資,由於歷史及地理原因,習慣上把中國內地資 本稱中資,臺灣省資本稱臺資。 近10年來,臺資湧向香港漸成潮流,日益受到香港商界的注意。僅 1988 年上半年,臺灣投入香港的資本超過50億港元,到1995年中,香港新增臺 資累計約400多億港元。 由於與香港經濟機制大致接近,臺商進港,通常部能很快地融入香港商 界。臺商的投資方向,多是購買並興建酒店、住宅、大廈,或從事零售、運 輸、加工、金融等行業;少數從事炒賣證券、外匯、地皮物業。從整體看, 長線投資多於短期投資。 據香港臺灣貿易協進會負責人稱,臺商來港發展,一方面是香港經濟政 策寬鬆靈活,回報率高;另一方面是香港緊連內地,是投資內地的理想跳板。 臺商大都對內地持一定的戒心,內地廣闊的市場,巨大的經濟活力,又 莫不令臺商神往。香港臺灣貿易協進會的大部分會員表示,九七年後香港回 歸,不會影響他們投資香港。 華資趨穩 香港華資,在香港的地位舉足輕重,它與英資一道,是香港最重要的資 本。
… 頁面 164…
70年代前,華資處於弱勢,隨著以地產商為中堅的華人資本崛起,到80 年代中開始撼動英資的霸主地位。 1986年初,香港《信報》編制香港10大家族財團徘行榜,李嘉誠居首 位,怡和大股東凱瑟克家族屈居第二。這10大家族控制的上市公司,佔香港 上市公司總值的56。02%,其中,華資家族佔7家,英資家族佔3家,分別 佔總市值的34。88%與21。14%。 這一驚人變化的直接原因,是和記黃埔、港燈、九龍倉、會德豐等大型 英資集團,分別落人華商巨頭李嘉誠、包玉剛之手。 不過從華資英資在整個上市公司的實力對比看,華資所控上市公司市值 接近總市值的1/3,而英資略高於1/3。 這仲對峙長達10年而無大大變化。 1992年6月30日香港10大家族財團上市公司市值,佔總市值的52。95 %,其中7家華資佔31。74%,3家英資佔20。85%。滙豐集團和香港電訊這 兩家非家族公眾公司在英資手中,它們在香港上市公司中分別排第一、第二 位。因此,英資上市公司仍略處優勢。 從1996年初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