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天下沒有一分閒田,可為什麼辛苦耕作的農夫卻要面臨飢餓?韋弦似乎明白,寒雲想要改變的一切。
韋安石自認文采不差,要他作出一首這樣的五言詩,也不是難事,可就他的身份和家境,無論如何也做不出寒雲此詩的內涵。
但是他聽明白一個理,寒雲想給這些農夫,大唐的下等之人改變命運的機會,豈不是要從他們這種世家門閥口中奪食。
黃現璠先生所著《唐代社會概略》中將唐代的階級分為了五類:賤民階級、娼妓階級、勞動階級、貴族階級和坐食階級。
《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七:“……商賈賤類,不應得預此會。”但自武德年間起,商人在大唐的地位舉足輕重,影響巨大,故而“商人名雖為賤類,勢力殊不可侮,故當作別論,不能與官私奴隸相提並敘。”
勞動階級中舍商人不論,只有農、工和奴隸。農分自耕農和佃農,皆為良民。而後,良民根據家庭資產分為九等,是故,這些貧窮的農夫,便是屬於良民中的下等之人。
寒雲自認此刻的他改變不了奴隸的地位,但是在唐律法、禮教之內,改變下等農夫的地位,還是有路子可走。
寒雲摸了摸韋堅的頭,教導而言:“不是要小寶去耕地,而是讓小寶知道珍惜糧食,不要浪費,需知每一粒米都來之不易。也要小寶記住,不管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都是大唐必不可少的,他們應當受到一致的對待。”
小寶歪著腦袋,努力在思考寒雲的話,至少在之前,不管是姐姐的教學還是山長的教導,都沒有說過,他只是憑著體和腦兩字大致明白,是力氣和智慧的意思。
“小寶長大了,也要做兄長這樣的人。”韋堅不太明白話中的意思,可他明白眼前的寒雲是他的榜樣。
寒雲呵呵一笑,沒想到,大唐第一個崇拜者竟然是一個四歲的小屁孩。
“小寶你可要努力哦,為兄之境界非常人所能及。”寒雲一把抱起韋堅,對眾人說道:“走,過去看看。”
五千畝的田地裡足足有上千人,有年輕力壯的男子,有婦人,還有老人和孩童。
在古代,但凡還能動的,都少不了要勞作,只有勞作才能全家不餓肚子。
“陳錄事,這些老人孩童都在當真好?”寒雲提出疑問,他並不擔心下地勞作,而是老人孩童來往家裡和田地太過遙遠,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花在路途上了。
“縣公提出的月錢制,他們都想來。”陳文信當初也拒絕過這些老人和孩子,回答他的是少一點也行,家裡實在是揭不開鍋了。
“其實他們來了意義不大,白白徒增路途辛苦。賈茂倒是可以想想發展小農經濟。讓這些老人和孩童在家附近的空地上想想辦法,多種點蔬菜作物才對。否則,全縣都種糧食,沒有蔬菜吃也不是個事,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