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不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上庸郡太守府,宗預一臉困惑地看著手中的一份報告:最近市面上出現了一夥商人,正在大量收購成年老木,而且還是陰乾了的那種巨木,收購量非常大。
這件事立即就引起了宗預的警覺,因為上庸是駐紮有蜀漢水師的,宗預非常清楚陰乾的巨木可以拿來做什麼用途——造船!
為了進一步確定對方的真實用意,宗預特意吩咐太守府的屬官扮作伐木商人,向對方兜售新砍伐的、尚未陰乾的木料,果不其然,對方一口就回絕了。
新伐的木料是不能用來造船的,不然是會黴爛或者蟲蛀的。
確定了對方意圖後,宗預馬上派人暗中調查這夥商人的身份,如果對方是魏人或吳人的話,那就很值得留意一下他們的水師是不是會有什麼動靜了。
情報,總是藏在一些看似不起眼的蛛絲馬跡中。
三國末期,東吳建平太守吾彥發現上游有大量木屑漂下,他判斷駐守益州的西晉軍隊肯定是在打造戰船,於是立即向東吳末代皇帝孫皓報告要求派遣水師封堵峽口。
可惜,這一重要情報並未引起孫皓的重視,隨後的西晉滅吳一戰中,直到孫皓投降時,晉軍也無法從陸路攻克早有防備的吾彥所據守的城池,但西晉益州刺史王濬(jun,四聲)卻率領水師順流而下,成功攻克了東吳都城建業。
與原本的歷史軌跡巧合的是,這次在上游造船的還是王濬。
面對太守府屬官的盤查,王濬毫不遮掩地亮明瞭自己的身份:“我是樓船校尉王濬,奉驃騎將軍命令前來上庸收購木材”。
王濬是弘農湖縣人,趙驥攻陷關中那年他剛滿二十二歲,時任河東郡從事,等到河東郡也落入漢軍控制後,家在弘農的他沒怎麼做思想掙扎就選擇了降漢。
趙驥自然不會錯過這位在唐宋兩代都享祭武廟的名將,點名讓王濬進入自己的參謀部學習歷練,而王濬也很快就展現了自己在戰爭方面的天賦,出色地完成了各種戰役方案制定,並跟隨趙驥親身參加了後來的河套之戰。
在決定攻打襄陽後,擺在趙驥面前的一道難題就是自己麾下沒有水師,也沒有成名的水師將領。
要是沒有水師的話,就算成功從魏軍手裡奪下了襄陽,後續趕來的吳軍單靠封鎖江面就能讓趙驥吃不了兜著走。
趙驥第一個就想起了王濬這位被李世民、桓溫指名稱讚過的水師名將,當即轉他為樓船校尉,並寫信給馬良拜託他幫王濬行個方便。
漢中也是有水師的,只不過規模很小,主要的任務也不是作戰,而是運輸輜重,都是些小船,因為無論褒水還是西漢水都走不了大船。
諸葛亮在漢中時,這支用作運糧的水師就是直屬於馬良指揮的,更不用提現在諸葛亮已經回了成都,身為漢中最高長官的馬良以驃騎將軍的名義下令,讓新轉入自己麾下的王濬接手漢中水師,在漢中和上庸採購造船所需的陳年巨木。
馬良甚至就連造船的經費都不用趙驥出,他這位驃騎將軍本來就是來當後勤官的,雖然麾下沒有幾個戰兵,但漢中的錢糧卻盡在他掌管中。
打造船隻是馬良的分內本職,而且以後天子還都長安時也少不得要用船運輸物資,一切都是那麼的合情合理合法,宗預在核實王濬的身份後也打消了疑心,回過頭來吩咐府中屬官全力配合好驃騎將軍的工作。
隨著木料到位,在馬良這位行政好手的管理下,戰船的建造程序開始加速。
這日,馬良拿著造船圖紙有些不解地問王濬:“士治,這船別的都沒什麼,就是船底頗為與眾不同,不知為何這般設計?”
難怪馬良不懂,因為漢代的船隻都是平底船,不僅航行阻力大,而且遇到風浪時極易傾覆。
根據《江表傳》的記載,孫權曾在武昌試乘一艘名為“長安”的巨船,但長江上突起大風,眼看船隻就要傾覆,孫權急忙下令把船駛往羅州,好在隨行的牙將谷利拔刀威脅舵手不準聽孫權的命令,讓舵手聽自己的,把船駛往了樊口,這才避免了一出船毀人亡的事故。
按《江表傳》的記載,這是艘可以乘坐三千人的、在當時堪稱巨型戰艦的大船,居然能在長江上就被風吹得險些傾覆,平底船的缺點由此可見一斑。
在趙驥給馬良和王濬的船隻圖紙上,戰船的船底都是尖底,這種設計的船隻在水中航行阻力小,易於破浪,航速更快,而且遇到風浪時的穩定性更是遠勝平底船。
趙驥同時還針對漢代的船艏進行了改良設計,因為漢代船隻的船艏也多是平的,不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