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右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弓弩的殺傷力強大,自然嬴政在營造自己的陵墓時不會不使用這種裝置,以射殺企圖進入墓道的人。司馬遷撰寫的《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始皇初即位,穿治驪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傳詣七十餘萬人,穿三皋,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
當然,若盜墓者曉得內情,只要小心謹慎,想法“斷其機”,便萬事皆休,任意盜掘,大發橫財了。晚清學者俞樾在其所著的《茶香室四鈔》中曾引用元人吾衍在《閒居錄》中所寫的一個故事就再現了這一情景:“陳州古墓,俗雲高柴墓,為馮馬兒所發。初得石刻,曰‘馮馬兒破’,遂發之不疑。毒煙飛箭,皆隨輪機而出,因斷其機,得金鑄禽鳥及玉甲片若龍鱗狀,其他異物不可數記。”
有人就懷疑秦始皇巨大的陵墓裡面就不由弩機,除此之外也是機關密佈、、、、、、
鑑於弩弓飛刀法有它的侷限性,歷代的墓主們在此基礎上,又發明了一系列連環翻板、鐵索吊石等反盜墓暗器。
所謂連環翻板,即在墓道中挖掘深約3米以上的陷坑,長短與寬度視墓道具體情形而定,坑下分佈約10厘米左右的刀錐利器。坑上層平覆數塊木板,木板中間有軸,下綴一小型相同重量的物體,呈天平秤狀,板上有掩蓋物。若盜墓者踏上木板,板的一端隨之下陷,人必掉到坑內的刀錐之上。
與連環翻板功能類似的,是鐵索吊石。主要是在墓道頂和牆壁隱蔽處固定若干金屬滑輪,利用滑輪將巨石吊起,懸於頂端。墓道地下鋪木質蹺板,索鏈由石板而下,透過滑輪以隱蔽的方式連線蹺板,中間有掛鉤和脫鉤相接,遇外力壓迫可自動脫落。蹺板呈條狀,長寬根據墓道具體情況而定。吊起之石可在墓道頂部懸掛三層,各層互不相依,索鏈透過石上孔洞收縮排出。
一切完畢後,施以偽裝,外人不知其詐。若有盜墓者進得門來,踏中蹺板條,外力作用迫使繃緊的索鏈某處掛鉤脫落,如同打井的軲轆突然放鬆,懸空的巨石疾速落下,將躲閃不及的盜墓者拍成肉餅。
因蹺板呈細窄的長條狀,只有被踏後才能導致懸石落地,而相鄰的其他蹺板則安然無恙,仍靜靜地伏在原處等待下一夥盜墓者的進入。一旦盜賊的腳步踏上,與之相連的懸石相繼落下,再次對膽大妄為者給予致命襲擊。如此往復,直至三層懸石盡墜於地,殺傷數人為止。
民、國年間,山東青州一帶農民在墾田時,於雲門山發現一大冢,墓道之中就發現了帶軸的翻板,板下有坑,坑中密佈利刃。當時坑中積水甚多,待把水抽乾,發現有兩個人骨架一仰一趴倒斃於利刃之中,身邊有鐵鍬、錘子、繩索等工具,顯然是盜墓者所攜。但此墓還是遭到盜掘,室內器物所剩無幾。
清理人員發現,在連環翻板之下有兩架木梯相接,木梯已經腐朽,但仍能見出形狀,這無疑是後來的盜墓者想出的破解之法。只要將木梯放入墓道,盜墓者沿梯而入,如履平地,一切翻板與陷坑、利刃都枉費心機、無濟於事了。由此看來,盜墓者與反盜墓者的智慧較量,著實令人驚歎。
2005年7月,在西安西三環一處建築工地上,修路工人在開挖排水溝時,無意間從地下挖掘出了大量沙子。令人吃驚的是,當工人準備停工清理挖掘時,在準備鋪管道的一個洞裡,又發現了更多的沙子。
工人們心生奇怪,不知道這麼多沙子底下到底掩埋了什麼,就趕緊停下來,並向上級部門和文物部門彙報。兩天後,聞訊至此的西安市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員在現場勘查後,初步推斷該沙坑屬於古代一種具有防盜措施的墓葬——積沙墓。
河南上蔡郭莊有座古墓,建造於春秋時代。2005年考古工作者發掘時發現,古墓上被挖開了大大小小17個洞,說明盜墓者不知光顧過多少次。從洞裡的器皿、古錢幣、礦泉水瓶等遺留物考證,盜墓者來自於不同的朝代,最早的盜墓者來自戰國時代,最近的來自現代。
他們都對這座墓穴覬覦已久,想盜取裡面的金銀財寶。他們費了多少心思無從考究,唯一可以考證的是,他們都半途而廢,無功而返。因為,考古工作者開啟古墓之後發現,裡面的藏品大都儲存完好。這個就是流沙墓的保護下來沒有被盜的。其實,就是沒有遇到我們。
王二哥我們幾個人就揣摩出一個對付流沙機關的辦法,不知道現在有沒有盜墓賊在使用這個,這個後面自然就聊到了。
所謂的流沙防盜的古墓,在建造方法上與其他古墓沒什麼兩樣,不同的是,其他墓穴砌築完後都是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