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思右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也是價格金貴的,一般都是捕獲殺死後抹香鯨,收集其腸中分泌物。自然的曬乾了,就獲得了天然的香料了。但是受國際海洋法的保護,現在可捕獲的抹香鯨數量太少了,所以龍涎香的香料就發現較少了。
我看到過一次,我的一個朋友是老中醫,他家有祖傳的一塊,可以入藥,具體治療失眠病我現在真的忘記了,當時絕對和我講過的。那個老爺子花白的鬍子,一看就是有學識之人。那個還是我小的時候呢,那個同學現在也沒有聯絡了,也不知道家裡還有那塊香料嗎。
在我記憶中龍涎香就是一塊不透明的蠟狀膠塊。色黑褐如琥珀,有點脆,稍稍一摔就碎了。老爺子告訴我們可以嚼,我沒有敢,聞著的時候,有點腥味,還有點發臭的感覺,這就是我沒有敢嚼的原因、點著後有火苗冒出。頃刻間就香氣佈滿了整個房間、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看到龍涎香。
現在我手裡拿著的就是燃燒龍涎香的燻爐,就是用來燻屋子,或者就是衣服的香料的爐子,這個可要精緻多了,放到現在那個就是天價,稱作國寶也不未過吧
驚天大墓70棺槨
為什麼我覺得這是龍涎香的燻爐呢,第一這個燻爐造型奇特,我也見到一些明清的香薰爐,但是這樣精美的青銅燻爐我還是第一次見到,通體油亮。鏤空的上半部分更加精緻。兩件器皿並和在一起的,就是一件巧奪天工的工藝書。價格我當時,還不好估計,也沒有出手過這麼珍貴的物件
我小心的放在挎包裡面,和大家聊了很久盜墓,大家很多對我常常提起的棺槨沒有什麼概念吧,很多人單一的認為就是棺材,也可以這麼說,棺材是普遍的叫法,古時候帝王將相為了彰顯自己身份的尊貴,不單一就是簡單的棺材,外面還有一個套棺,這個就是棺槨。棺材是一種統稱,綰槨則顯示死者的地位。棺材,亦稱壽棺,是盛載死屍的匣子,通常在葬禮中使用。棺材可以由不同的物料製造,最常見的以木製造。亦有以銅、石等製造的棺材。
棺槨制
古代表示死者身份和等級的棺葬制。棺即盛放死者的木製葬具;槨,套在棺外的外棺。木棺出現於我國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時期,至龍山文化已出現木槨,用於氏族中之頭領。殷墟商王陵墓室中,多用大木條疊壓成方形或亞字形的槨室,其正中安放商王棺木。至周代,棺槨制度化,規定:天子棺槨四重,親身的棺稱椑,其外蒙以兕及水牛皮;第二重稱地也,以椴木製成;第三重稱屬,第四重稱大棺。帝后之外槨兩重,多用梓木,因而其棺槨又稱“梓宮”。上公、侯伯子男、大夫,以等差分別為三重(有兕牛皮)、二重、一重。士不重,但用大棺。又,天子大棺厚八寸,大夫士大棺厚六寸,庶人之棺只准厚四寸,無槨。後世帝王、貴族、士大夫,基本沿用此制,然時也有逾制者。《禮記。檀弓上》:“天子之棺四重:水兕革棺被之,其厚三寸;也棺一;梓棺二。”詳孔穎達疏。《通典。禮四五》:“周制君裡棺用朱綠,用雜金錯;大夫裡棺用玄綠,用牛骨鐟;大夫裡棺用玄綠,用牛骨鐟;士不綠。”又“大唐制:諸彝不得以石為棺槨及石室,其棺槨皆不得鏤彩畫,施戶牖欄檻,棺內又不得有金寶珠玉。”
這些都是一些古時候墓葬典籍裡面看查到的,但是可比這個苦澀難讀了,很多字眼我也是不認識的,只是猜測的看。棺材和套棺(古代套於棺外的大棺),泛指棺材。紅色棺槨亦作“棺郭”。指的是裝殮屍體的器具;槨,套在棺外的外棺;就是棺材外面套的大棺材。《易·繫辭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蓋取諸大過。”
瞭解歷史,瞭解古時候的墓葬制度,才能盜好墓,我現在腳下的墓葬,一定最低也是一個諸侯墓,搞不好就是就是一代開國皇帝之墓的,因為有很多在當時很多在普通的墓葬裡面不可能出現的陪葬書。玉圭,青銅燻爐,還有人物石頭俑,聊這個是什麼意思,明天就要進入後室了,就要開棺取寶了,我這裡只是一個鋪墊,大家支援著啊,我先睡會去,晚上看看在聊的啊。
驚天大墓71玉人
把這件造型奇特的青銅薰香爐放進了挎包裡面,前面排列的石頭俑像,又有一個在手電的照射下反射出的奇異的光芒引起了我的注意,前面那幾個石頭俑像,手電照射的時候,一點光芒也沒有,就是白色的石頭,上面落滿了黑色的泥土,而這一件卻反射出淡淡的光暈,絕對不是簡單的石俑。我快步走到跟前,腳下的一個四方形的金屬構件差點絆倒我,也顧不上了,就直接湊到跟前。我伸手去抱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