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無法成為美國的平等夥伴。這當然是蘇聯絕對不能接受的。在裁軍問題上,蘇聯和美國無法取得一致。赫魯
曉夫認為建立國際性的裁軍監督機制條件不成熟,其原因是當時雙方並不具備真正對等的條件:蘇聯在核彈頭和導彈方
面都遠不如美國,而美國又處在蘇聯遠端轟炸機的航程之外。蘇聯可以把美國在歐洲和亞洲的盟國炸為灰燼,但對擁有
龐大的經濟和軍事潛力的美國本身,卻無能為力。
在戴維營會談期間,艾森豪威爾還特別希望赫魯曉夫對中國施加壓力。迫使中國同意不用武力解放臺灣。美蘇兩國
在此前曾交換過對中國的看法。
四國外長日內瓦會議期間,杜勒斯去世,葛羅米柯代表蘇聯赴美參加葬禮,與美英法三國代表同乘一架飛機。飛機
上,美國國防部長麥克爾羅伊坐到葛羅米柯身旁談起了中國。“‘黃禍’十分嚴重,”麥克爾羅伊對他說,“現在絕不
能聽之任之了。此外,不僅應當考慮到它,還應同它鬥爭。”他看葛羅米柯沒作聲,又繼續說:“我們應當聯合起來對
付中國。”葛羅米柯琢磨這個美國人的意圖是什麼?是否是隨便說說,或許代表官方。對此問題他感到很棘手,因為他
還未從赫魯曉夫那裡得到什麼指示,儘管他知道蘇中關係問題的一些癥結,但中央還沒有統一的口徑,不能亂講。他搪
塞地說:“我們同你們,換句話說,蘇聯和美國的重要任務是尋求解決歐洲尖銳問題的辦法,爭取改善蘇美關係。”
“但是,這方面畢竟有問題,”麥克爾羅伊說,“而且問題很大。在這方面,無論是你們還是我們都必須考慮。”
葛羅米柯沒有接他的話茬,談話也就不好再進行下去。回到莫斯科,他立即向赫魯曉夫報告了談話的內容。兩人一
致認為,這是美國人計劃好的,是一種試探。因此,赫魯曉夫對艾森豪威爾提出這一問題的可能性是有足夠的思想準備
的。赫魯曉夫儘管沒有明確表態,但他還是以“一切重大國際問題不應訴諸武力,而應透過談判以和平方式予以解決”
作為回答。
按照日程的安排,赫魯曉夫 28 日應當返回莫斯科,29日就要到北京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 10 週年國慶。對於去中
國,他的感覺不像去美國那樣好。
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兩國之間關係愈來愈難處,有些分歧已經向世界公開化了,比如中印戰爭。蘇聯塔斯社已於 9
月 9日發表了宣告,對中印邊境衝突籠統地表示“遺憾”。這一宣告貌似中立,實際上是在偏袒印度。這不僅暴露了中
蘇分歧,而且是赫魯曉夫在訪美之前對艾森豪威爾所作的姿態。毛澤東對此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