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3/4頁)
理性的思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級幹部每人2000元,副縣級幹部每人1500元,正科級每人1000元,副科800元,其他人員每人500元。
集資方案一下,整個縣城就沸沸揚揚起來。有罵的,有鬧的,有叫的,真正心甘情願掏腰包的實在不多。因為縣裡某些單位過去曾經有過類似的集資做法。當時集資時也說保證還款,而且償付遠遠高於銀行的利息。結果專案後來並未搞成功,而首倡的領導卻調走了,集資的款項便一直沒法歸還。這次雖然宣傳得熱火朝天,大家依然擔心這個“百千萬”工程到時候會成畫餅,集資款便成為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但是縣委集資決心很大,措施強硬,各單位領導只好做工作。他們向群眾解釋,說這是一項造福東陽百姓的工程,有人就說就怕到頭來又是一項爛攤子工程;再解釋說這次是領導帶頭,縣委翟書記和縣長陳林工資也不高,可他們在常委會上當場就掏出了2000元錢,又有人說他們掏2000元算什麼?沒聽說“工資基本不動,菸酒基本靠送”嗎?——還聽說“老婆基本不用”呢!另一個人馬上壓低了嗓子補充說,縣委辦的盧主任,和咱們的翟書記,正是“一對雙飛燕”哪。單位領導就有些惱火:你這樣誹謗縣領導,將來要負法律責任的!那人卻嬉皮笑臉地學著京劇《紅燈記》裡的反派人物鳩山的腔調說,開個玩笑嘛,何必當真呢。
意見歸意見,牢騷歸牢騷,財政局最後採取了從工資里扣款的做法,個人集資還是完成得比較圓滿。個人集資措施雖硬,但數額畢竟有限,主要的款項還是要靠銀行,銀行貸款的解決據說也是花了一番力氣的。
縣裡面召集各家銀行開了多次協調會,銀行多少有點瞻前顧後。由於銀行機制正在改革,貸出去款要是收不回來,行長們是要擔責任的,不像從前把錢貸出去可以不再過問。所以他們開一次會,擠一點出來,再開一次會,再擠一點出來,始終離所需要的數目相差太遠。
情況彙報到翟燕青那裡,翟燕青大發雷霆:
別以為他們是條管單位,我們就卡不著他了;別以為他們是財神爺,我們就得給他下跪。他們不貸款,明天讓他們的孩子不用在東陽讀書了,他們的汽車也別從東陽的馬路上過!
政界乾坤 第六章(3)
聽說縣委書記發了脾氣,銀行行長們心裡都有點緊張,但覺得貸款畢竟是大事,哪怕單純為了應對上面的檢查,也要有個交代、有個說法才行。資訊再次反饋到翟燕青那裡,翟燕青把行長們都找來說,好,沒問題,我知道你們銀行借錢出來要收得回去,擔心收不回去就得有東西作抵押——他打個電話把縣委辦公室主任盧燕叫進來,讓她把縣委的大印也帶來——這個做抵押總可以了吧?這個東西還抵不了你們那區區5000萬塊錢嗎!
這個細節是否屬實,如今已無法考證。最後縣委是採用房產置換、地皮抵押的方式,從各家銀行湊齊了所需的款項的,而且其中一塊地皮就是現在的縣委大院。
縣委分工給尹凡的工作包括交通、政法、旅遊、鄉鎮企業,還有僑務、地方誌編撰等八、九上十項工作,裡面文的武的硬的軟的都有。工作專案雖多,但尹凡心裡清楚:這些工作原本都有人分管,自己來這裡掛職,縣裡名義上將一部分工作分工給自己,並非讓自己負全責,不過協管一下,鍛鍊鍛鍊而已。儘管如此,他覺得這還是自己熟悉基層全面工作的一個很好的機會。他利用一些時間,先後和這些單位的領導見了見面,瞭解(他自己總是謙虛地說學習)了一些工作情況,不少東西聽著跟一團霧一樣,朦朦朧朧,似明白非明白的。
後來他又到嶺下村去了一回,這次在那裡住了一晚,對村裡情況作了更詳細些的調查,認為村裡報的人均收入不大實在。他把這個情況和鄭二根說,鄭二根說,那有什麼辦法?那都是鄉里規定的,說任何村人均收入不得低於1000元,不能拉鄉里和縣裡的後腿。實在說我們村虛報還算少的,你下次到嶺上村、高田村去作作調檢視,那些地方在真正的高山頂上,山高水冷,負擔又重,種點茶葉,每戶還要交幾十上百塊的農業特產稅,比我們村更窮。可他們上報的人平收入比我們還多幾塊錢呢。弄得我幾次挨王鄉長的罵。尹凡瞭解到丙生的大女兒已經開始上學了,是鄭二根讓學校老師到他家把孩子領去的,心想這個鄭二根別看有些痞的樣子,恐怕這也是經年養出來的毛病,其實不能把他設想得太壞。
尹凡下派後第一次回河陽,到市裡的時候,已經下午4點多快5點的時候了。這時候到部裡去,已經快下班了,如果要到部領導那兒去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