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 (第3/4頁)
理性的思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會比賺的還多。
政界乾坤 第三十三章(2)
難道這些數字最後會成為泡沫?
這我可不好預言。不過你等著吧,要是最後能落實20%,那也就撐破天了。就東陽目前這樣一個經濟基礎和投資環境,除了像我老曹這樣就地取材、小打小鬧的,那些大的專案、大的企業哪裡可能跑到這個地方來?而沒有大企業、大專案的投資,你要弄50個億的資金進來,難道不是天方夜譚的事嗎?
聽曹漕這樣一講,尹凡才有點如夢方醒的感覺。是啊,年初制定計劃的時候怎麼就沒想到這一點呢?為什麼只考慮到數字、指標,就沒有考慮到可能性呢?當初討論這個計劃的時候,自己從來沒有接觸過經濟工作,要說沒有想到這類問題,提不出什麼意見或建議的話,那些多年從事經濟工作的縣政府的領導們,他們為什麼也沒有對50億元的招商計劃提出反對、提出疑問呢?一想到這裡,尹凡不禁又為自己感到好笑了。設身處地地想一想吧:假如自己當初想到了這個問題,意識到這麼大的招商引資目標是不可能實現的,在縣委書記翟燕青以明確態度提出這一指標,而且再三強調一定要完成的情況下,自己會站出來反對嗎?自己對縣委將招商指標落實到人,而且實行與年終考核和工資獎金掛鉤的做法不是心存疑慮,覺得不甚妥當嗎?可是也沒有站出來說這種一刀切的計劃不合適呀!下級服從上級,而且必須是無條件服從,多年以來,這已經成為河陽市的一種特點鮮明的官場文化了,東陽縣這一點尤其明顯。大概是因為此,才導致一些有著明顯缺陷的指令得以通行無阻!以目前的情形看,東陽縣招商引資已經成功地造了這麼大的勢,產生了這麼大的影響,這種“業績”已經為河陽市各類媒體爭相報道和肯定,不用說,這種肯定的前提,是市領導對這兒的工作表示了相當的滿意,按照老的說法,這就叫形成了一股“潮流”,作為“潮流”中的人,只有順潮流而行,哪有逆潮流而動的?難道說,發現了這些指標不現實、不足取的,只有對經濟工作一竅不通的自己,別人就那樣冥頑不靈,都發現不了這些問題嗎?左思右想,尹凡最終得出結論:曹漕這番話,對自己似乎是具有醍醐灌頂的清醒劑作用,但其他人呢?說不定另外有些人早就在心裡對這些東西產生了自己的看法,只不過誰也沒有公開表露罷了,誰也不願意當那個逆潮流而動的人罷了!哦,對了,翟書記在年初的縣委工作會議上曾正式說過這個話:舉全縣之力,掀起招商引資的熱潮。全縣每個群眾,每個幹部尤其是領導幹部,都要全力以赴搞招商,聚精會神謀發展。誰要是三心二意,畏首畏尾,誰將無法經受經濟建設主戰場的考驗;誰要是不和縣委決定保持一致,拉全縣招商引資的後腿,誰就是逆歷史潮流而動!這個話當時顯得是多麼地鏗鏘有力,多麼令人激動,可現在看起來,的確有點那個,那個尹凡不知該用什麼詞來評價了,只好不再繼續想這個事。他對曹漕說:
記得原先市委組織部那個副部長,後來調到市農工委當副書記的杜南嗎——你聽說過這個人沒有?
曹漕說,聽說過呀!他過去不是王啟賢書記的紅人嗎?
尹凡說,是啊,就是他。記得他有一句話,叫做“做事不依東,累死也無功”。現在,縣裡面不少幹部私下裡都把翟燕青稱做“老闆”,老闆不就是“東家”的意思嗎?既然是老闆,是東家,那底下的幹部做事都必須要依從他的指令,我現在也是在他底下工作,當然也得依從了。
曹漕說,這個我也知道。在河陽地面上混了這麼多年,和你們官場上的人打交道多了,還能不知道官場上的規矩?一切還不都是領導說啥就是啥!
尹凡說,你能理解我就好。現在,縣裡這些領導中,大多數人上報的引資計劃都完成得很好,只有我落後了一大截。我在這方面的確是兩眼一抹黑,不是你幫忙,那到現在為止我這項工作還是空白呢。
曹漕說,像他們那樣找個所謂的合作伙伴,籤個把紙上的協議,說得難聽一點,就等於在牆上畫個餅,這樣的玩意還是好弄的。上回在“東陽順”吃飯,吳心仁說要我幫你完成招商引資的任務,我還真不敢誇海口,現在來了這個地方,看了這裡的情況,心中就有數了。不用說1000萬,就是5000萬的指標我也能幫你完成——過一陣子我去找我以前的幾位生意夥伴,叫他們隨便搞個什麼專案書來,你們是籤合同也好,籤協議也好,那還不是想怎麼弄就怎麼弄。
政界乾坤 第三十三章(3)
聽曹漕說得挺輕巧,尹凡說,那就好,那我今年這項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