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 (第3/4頁)
誰知道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氣暖和,吃罷晚飯,父親會抱她下樓,我和弟妹就端椅端茶跟著,把外婆安置在大院乘涼。我們滿院子追追逐逐,她就靠在躺椅看著。爸爸總在她椅邊坐張小板凳,一邊抓把葵扇趕著椅邊的草蚊子一邊輕聲輕氣不知跟她說些什麼。週末則由媽媽把外婆背上背下。
媽媽在家唱歌時,外婆會自己點歌聽。她點的歌並不多,叫我大吃一驚的是她那兩類性質風馬牛不相及的歌目——第一類是《黃水謠》,《黃河船伕曲》和《松花江上》;第二類只有一支歌,是支徹頭徹民的洋歌叫《聖母瑪利亞》!外婆告訴我:第一類歌,是母親學生時代參加抗曰救亡演出隊時天天回家都唱的,外婆就記熟了;那支《聖母瑪利亞》則是母親抗戰前最愛唱的歌。母親嗓子好,從小就參加教堂的唱詩班,直到抗日戰爭爆發,她就不再為上帝歌唱,而是跑到街頭演《放下你的鞭子》去了。
我的老同學陳大林他爸是抬滑桿的。好幾年來,重慶市已經沒人要坐這種交通工具,於是大柱爸那付滑桿就靠在他家山牆成了個紀念品。我要借那付滑桿抬我外婆上街玩。大腦不但一口答應,還拉我去約了另外兩個男孩,說好翌日在大院外邊會齊。
第二天上午陳大柱果然跑進紅房子。我自小頑皮慣了,根本沒想到帶個風燭殘年而又不能行走的老人上街會是件多麼不妥當的事情,只一心巴望讓外婆高興。保姆見我要帶外婆出門,慌忙攔阻,又去叫了隔壁黃幼仁他媽來,說怎麼也不能由我如此胡鬧。黃幼仁他媽急得雙手直拍大腿喊道:“哎呀我的禍祖宗也!老太太如果一跤摔出個三長兩短,就連我們都不好向你娘、你老子交代沙!你就是下得了3樓,2樓、l樓的阿姨們也不會放你走的”
外婆聽了我翻譯她們的話,想想,就坐下來磨墨鋪紙——她一輩子都只用毛筆——寫著:“多謝高鄰關注。我欲出門散心,故攜孫女陪同,還望高鄰勿加攔阻。”
黃幼仁的媽媽就對保姆說:“我也懂不完老太大寫的什麼,大概的意思總是她要出去。不行不行,我這就去辦公室找鍾伯伯!”
我怕一路有人攔阻,就叨了那張紙在嘴裡,與陳大柱四手交叉相握搭成方凳狀讓外婆坐了搬下樓,放她進滑桿的座位。陳大柱行家一般,將條毛毯把外婆又墊又圍,看她神態已經很舒服了,就吆喝一聲:“起!”於是,4個從未抬過滑桿的小人兒就興高采烈,輪流抬著個從未見過滑桿的跛腳老太太開步走了。
我倆抬她去了兩路口那家大百貨公司,放下滑桿,依舊做出手凳,照外婆吩咐徑直搬她到賣襪子的櫃檯前。售貨員見了急急找張椅子安頓好外婆。外婆就叫我那3個夥伴挑選他們喜歡的襪子。3個小男孩各各紅了瞼嘻嘻哈哈搖頭擺手連說;“不要不要!”外婆指定一種當時質量最好的線襪,說要兩打。我見她居然掏出厚厚一迭工業品卷讓售貨員拿,就大吃一驚問她哪來的。她說:“我昨晚問你爸要的。”我奇怪極了:“我爸?我爸知道你要自己來買襪子?”外婆從容一笑:“想來不知道。我問他要幾張工業品卷,他就給了我這一大迭。”我不禁笑出聲來,爸爸定是以為他老岳母童心未泯,像翻我的集郵冊那樣要參觀家中的票證哩!
回家經過纜車站,外婆就問是不是我遇見吹簫老頭的地方。我發現外婆雖不出門,卻心中清亮如水,且富於聯想。她能將這天在路上見到的情景與我平日隨口跟她提及的小事聯絡起來。走進重慶體育場時,她又問:“囡囡,這裡就是從前的亂葬崗麼?爸爸要你在6歲時深夜從這裡走過練膽麼?”又叮囑說,“囡囡,可不要怪爸爸,他那樣做是為你好哩!”外婆要我問問陳大柱,可不可以在體育場內停一下,讓她看看我平常是怎麼玩的。陳大柱就很老成地指點我們把滑桿停在樹蔭下,他突然變得像個大人對我們3個小孩說:“玩去吧!我陪外婆。”
於是我把架浪橋蕩得高高,接著跑去打翻一架鞦韆,再爬到最高那部滑梯橫板上面拿大項,下來後又一串跟斗翻到沿杆前。陳大柱驚奇得鼻翼都吊起來:“害群馬,你外婆膽子真大!她笑眯眯看你玩命,好像一點也不怕你摔死!”外婆安安詳詳把雙手迭在腿上,靜靜地笑說:“囡囡啊,你是爸爸親自教的孩子,哪能那麼容易摔死?婆婆一點都不為這種事擔心。自從你到了四川,爸爸媽媽的每一封信都談到你,婆婆一直就知道自己有個心地又好,志氣又高的乖孫孫哩!”
回家才知道,那兩打襪子是外婆特地為我買的。外婆曾給過我好幾次錢叫我自己買襪子,我轉身就把錢交到小街傻大姐手上去看她的連環畫。
其實我不願意穿襪子,因為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