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部分 (第3/4頁)
換裁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以籲神?
神屍其昧,我職其著。
各率爾職,神不汝棄。
酌山之泉,言採其蔬。
跪以薦神,神其吐之。
蘇軾喊出了自己仕宦人生十九年來最強烈的心聲,勉勵自己和同僚:做官就要關切黎庶的疾苦!
九月,他修繕了密州的象徵——“古臺”。以磚石固其臺基,以花木美其園圃,以安邱、高密之木修造亭閣,以五彩使其堂皇,更名為“超然臺”,並撰《超然臺記》以志“超然”之意:
臺高而安,深而明,夏涼而冬溫。雨雪之朝,
風月之夕,餘未嘗不在,客未嘗不從。擷園蔬,取池
魚,釀秫酒,瀹脫票而食之,曰:樂哉遊乎
他的“超然臺”和洛陽司馬光的“獨樂園”一樣,都在“超然物外”的掩飾下,強烈地表現著自己仕宦人生痛苦執著的追求。
十月,京都一聲驚雷傳到密州:“手實法”罷停,呂惠卿下臺出知陳州。蘇軾欣喜若狂。他欣喜自己近一年來的“政績”不再被朝廷視為“劣行”,欣喜自己的命運可能出現新的轉機,欣喜呂惠卿的下臺可能使皇上啟開心竅,可能使王安石清醒頭腦,儘快匡正新法的缺失。他仕宦人生的期盼似乎又進入了一個多夢的春天。
他在威武雄壯、風馳電掣的圍獵中,抒發著馳騁疆場、立功邊陲的豪情: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
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
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激越的詩詞,響徹在他居住的“西齋”,響徹在他理事的密州城,響徹在朋友同僚的住宅書舍。而他所期盼的朝政變化,仍然沒有出現,他的命運仍然沒有好轉。密州黎庶仍然遭受著苛稅的煎熬。北部遼國又佔去黃嵬山北東西七百里疆土。朝廷的紛爭並未因呂惠卿的出知陳州而停歇,反而更加迷離難測。駙馬王詵和其他朋友從京都的來信,似乎都是帶著“茫然難語”的心境寫的。隨著“李逢、劉育謀反案”、“華亭弄權奸利案”和又一批朝臣遭貶離京訊息的傳來,隨著“變法派”內鬨廝鬥的更趨殘酷,蘇子瞻澎湃於胸的期盼再次失落了。
他覺得近年來出現的一切案件、事件,似乎都是對著王安石來的。權力之爭已吞噬了介甫弟弟王安國的生命,介甫今後還要付出更多更慘的代價嗎?
他想到駙馬王詵。二十年來的“旁而協之”已是恩重難忘,一部《錢塘集》結下的生死緣分更是銘刻五內啊!皇室也許是一切是非的源地。“李逢、劉育謀反案”已經以右羽林大將軍、宗子趙世居的人頭落地而告結。但類似於這種可怕的“案件”今後就不會再次出現嗎?
他想到五年來不通音訊的司馬光。君實身處洛陽,居園“獨樂”,醉心書局“喑啞”度日,算是修身養性到家了。“獨樂”避禍,“喑啞”免災,可自己心躁氣浮,做不到啊!
他想到八年來不見人影、不通音訊的陳慥季常。一個飛馬騰空、箭響雁落的身影,突然息聲於林泉,能耐得住人生的寂寞嗎?
他思念著弟弟子由,無日無夜地思念,無寢無食地思念啊!從杭州移知密州,原是期望與弟弟常歡常聚,誰知來到密州將近兩年,仍然是會無機緣,聚無時日,第七個月圓人散的中秋節又追蹤到這寂寞清冷的密州城了。
密州中秋圓月,似乎更為清冷苦寒。處境的迷離失意和兄弟離愁的抑鬱惆悵,使蘇軾夜不能寐,獨自攜酒登上了密州北城的“超然臺”。在更深夜靜、不為人知的高處,對月消解著胸中的鬱結。
他舉目南望,常山出沒,馬耳隱現,那裡也許有賢人歸隱吧?歸隱的賢人啊,你們的迷離愁結又是什麼呢?
他舉目東望,盧山茫茫,秦人盧敖,你入海求仙不得,隱於盧山,是為了逃避秦始皇的誅罰吧?其實,“仙人”的有無,誰能說得清呢?
他舉目西望,穆陵關肅氣騰騰,隱約的兵車之聲拂動月光,周之呂尚,齊之桓公,建立赫赫業績於此,可如今,只剩下後人想象中的陳跡了。世間的事物原本就沒有永恆,連這朦朧山月不是也變得淚水漉漉了嗎?
他舉目北望,濰水浩浩,東流而去,淮陰侯韓信在這裡曾使大地生輝,但他的下場不也淒涼悲絕嗎?
東晉詩人陶淵明畢竟是先知的,早就領悟了人生的奧秘。“凡聖無異居,清濁共此世。心閒偶自見,念起俱已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