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部分 (第4/4頁)
換裁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清爽爽地離開了人間·《荔枝嘆》——一首悽愴雄渾的史詩·
一晃,王安石、司馬光病逝十四年了。
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二十三歲的皇帝趙煦病亡,廟號哲宗,因其無嗣,他十九歲的弟弟端王趙佶繼承了皇位,與皇太后權同處分軍國事,起用韓忠彥(韓琦之子)為左相、曾布為右相、李清臣為門下侍郎、蔣之奇知樞密院事,大赦“紹聖”、“元符”七年間被貶被罰的“元祐”朝臣文彥傅、王珪、司馬光、呂公著、呂大防、韓維、範純仁、蘇軾、蘇轍、範祖禹、劉摯、程頤等三十三人。貶逐宰相章惇為武昌軍節度副使,潭州安置,復貶雷州;貶翰林學士承旨蔡京出知永興軍,復貶提舉杭州洞霄宮;貶尚書左丞蔡卞(王安石之婿)於池州。帝王更換,黨爭依然,大宋王朝又開始了新的一輪折騰。翌年改元為“建中靖國”。
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六月十五日西時日落時分,江南運河河面,從潤州碼頭漂出一條客船,逆流蕩波,緩緩而行。在晚霞映紅的粼粼水波中,向常州駛來。
船頭上坐著一位風塵染衣的老人,十四年不息不離的苦雨寒風,已染白了他的鬚髮,折彎了他的身骨,吹涼了他的心懷。他病恙初愈,神情憔停,望著);D流不息的紅波白浪,似乎凝住了神思,沉浸於這十四年來刻骨銘心、難以忘懷的回憶之中。他閉目悽然,口中喃喃地吟出一首告別以往的哀詩: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繫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
黃州惠州儋州。
這位老人就是“餘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陽招我魂”從儋州大赦歸來的蘇軾。
蘇軾去年(元符三年)五月接到朝廷“以瓊州別駕,安置廉州,不得籤書公事”的詔令,六月十七日即與兒子蘇過乘船離開儋州北返,七月四日到達廉州。居屋未定,又接到朝廷“改任舒州團練副使”的詔令離開廉州而行,九月下旬途經廣州,兒子蘇邁、蘇迨率妻室兒女至廣州迎聚。劫後的天倫之樂,使蘇軾悲喜交加,特別是幾個孫子蘇簞、蘇符、蘇箕、蘇笛、蘇筌、蘇籌的縈繞膝前,更使他感到喜從天降的滿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