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3/4頁)
辣椒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做得更多一些,更好一些,這有什麼值得“跪拜”的呢?郭沫若見張瓊華執意不允,也就不再堅持了,改為長揖到地。
“心意嘛,總要盡到才是——”
郭沫若立起身來,當著臥病在床的父親,向原配妻子張瓊華一躬到底,對她多年來替他侍候父母雙親表示了由衷的感謝:“母親的遺言我是曉得的。多謝!多謝!”
郭父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全家人也都十分高興。
張瓊華年近五十了,紅顏早已消褪,白髮早已叢生。但她似乎並沒有為青春在無謂而又無望的等待中白白地耗盡而悔恨,相反,郭沫若的區區一躬使她感到了極大的滿足,好像這就是對她空守閨房、恪守婦道的報償。
郭沫若在家中住了幾天。他看到自己的一幀相片端端正正地掛在牆上;他看到當年同張瓊華結婚時用過的傢俱,一件一件都擦拭得乾乾淨淨,光亮如新;他看到過去居家時讀過的書籍、用過的文具、寫的作業本和手稿、學校發給他的畢業證書以及陸續寄回來的家信總之,凡是他的東西,都儲存得整整齊齊,完好無損。在這一切的上面,他看到了張瓊華的那一顆善良忠厚的心,從而深深感到是自己“誤了人”。
為了向張瓊華表示感謝,郭沫若給她題寫了兩首詩,短跋中特地寫上“書付瓊華”四個字。並逗趣說:“你如果往後沒有錢用,可以拿它去賣幾個大洋。”
“啊呀呀,”張瓊華驚愕了。“這咋個賣得嘛!就是餓死了,我也不得賣它!”
郭沫若的任何一樣東西,對她來說仍視為聖物。因為這是“夫君”的東西。不管郭沫若對她如何,張瓊華始終把郭沫若看作是自己的夫君。對之忠貞不二
(十一)萬里尋夫
日本。千葉縣。一所曲尺形的平房。院子裡的花木都靜靜地立在清晨有涼意的空氣中。水池裡的金魚從碧綠的蓮葉間浮了出來。
安娜很早就起來了。照例對著耶穌的聖像作禱告。每次禱告又總是無一例外地祈禱郭沫若平安無恙。
她的頭髮開始花白了。她那鍵壯的身體由於長期過度勞苦而漸漸地衰損。然而她的精神一直很好。在她的臉上始終洋溢著聖潔的光輝,雖歷久而不減其光彩。
自從郭沫若在那一天早上不辭而別後,安娜盼了一年又一年,熬了一年又一年,她常常一個人站在屋外的籬柵旁,久久地眺望著那一望無際的田疇:當年郭沫若就是從籬柵的缺口處向田隴上走去的但需要禮治約束社會生活,遠不及大同社會理想,故稱之小,從此一去不見蹤影。田疇從深青變為金黃,又從金黃變成深青色。週而復始,寒暑交替,萬古不變的只有安娜的那一顆至死不渝的愛心。
整整十一個年頭在等待與盼望中過去了。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已經勝利結束,解放戰爭也已臨近尾聲
從1948年8月25日起,香港《華商報》的副刊《茶亭》開始連載郭沫若的《抗戰回憶錄》,歷時達三個多月,在國內外產生了很大的反響。遠在日本的安娜,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得悉了郭沫若的訊息。她激動萬分,含著喜悅的淚水對兒女們說道:“啊啊,上帝保佑!你們的爸爸還活著,還活著啊!”
“爹爹在香港!”
“香港——在哪裡?在哪裡?”
兒女們圍著媽媽,說呀,笑呀,一家人頓時樂開了花。為了慶賀,當天安娜又燒了紅豆飯。
安娜是在1916年的年底在岡山和郭沫若同居的,他們沒有正式履行過結婚手續。所以安娜一直是日本的國籍。為了能夠順利地到中國去,安娜向有關方面提出與郭開貞結婚的申請並獲得批准,從而在1947年3月失去了日本國籍。
當時中國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區正進行著激烈的內戰,陸路不通,長子和夫已在臺北大學任教,安娜的妹妹阿操及其夫陶晶孫也在臺灣。所以安娜決定帶著三子佛孫及女兒淑子,從日本啟程,繞道臺灣去香港尋找郭沫若。她嫁給了一箇中國人,她把自己也視為中國人,所以她要回到中國去,尋找孩子們的爸爸。為了這一天,她實在盼得太苦太苦、等得太久太久了呀!
安娜是個果斷的女人,一經決定,她便立即著手收拾行裝。
正在這時,忽然有幾個身份頗高的人物,來敲長久被冷落的安娜的房門了。他們一直走進裡屋東睃西睃,然後壓低聲音,用很秘密的口吻對安娜說:“我們特意來訪,想和你談一筆生意。”
安娜莫名其妙,就問道:“生意?和我?”
其中一個帶頭的人詭秘地一笑,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