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 (第2/4頁)
京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輪權力較量又開始了。
雖然在權力之爭的第一個回合中失利,但伊沙克·汗總統仍擁有不可忽視的權力基礎。軍方雖恪守中立,但不希望總統與總理把局勢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陸軍參謀長瓦希德將軍於5月31日分別會見了總統和總理,希望他們和平相處。
謝里夫復職後,於6月6日召開由他的政治盟友和幾位高階部長參加的會議。會上部長們要求彈劾伊沙克·汗總統,因為他違反了憲法。
6月29日,巴基斯坦國民議會透過決議,支援謝里夫總理關於對旁遮普省實行緊急狀態的議案,決定由聯邦政府直接治理該省。但擁護總統的旁遮普省政府拒不交權,指責國民議會決議違反憲法,剝奪了省的自治權。聯邦政府委派的執政官、首席秘書和警察總監均無法到任,造成了該省實際上兩個政府並存的局面。這使得中央和地方關係極度緊張。
形勢的逆轉,給處於窘境中的貝·布托帶來了轉機。首先,謝里夫重新掌權後,地位仍然空虛,實際上無法有效地行使權力,無法對反對黨人民黨給予有力反擊。其次,謝里夫復職後和伊沙克·汗總統不僅未能化解矛盾,反而爭鬥更加激化,這也給了人民黨東山再起的絕好機會。再次,軍隊在總統與總理的爭鬥中採取中立,陸軍參謀長瓦希德將軍明確表示不希望看到出現動亂局面。這使人民黨可以透過和平手段不斷向政府施加壓力。
7月4日,貝·布托致信謝里夫總理,重申人民黨解決當前危機的三點方案:1.成立全國擁戴的國民政府;2.改革選舉機制;:3.宣佈大選日期。
7月5日,包括人民民主聯盟、全國民主聯盟和伊斯蘭民主陣線三大反對黨聯盟在內的多黨會議向謝里夫政府發出最後通牌,限4天內宣佈舉行大選,否則反對黨將發起旨在倒政府的“長征”行動。
7月11日日,貝·布托宣佈將組織數以萬計的人民黨支持者從各省向首都伊斯蘭堡進軍,在首都舉行示威抗議活動,要求謝里夫辭職,提前舉行大選。
身處困境的謝里夫呼籲貝·布托進行談判,但遭到了貝·布托的拒絕。
以人民黨為主的反對黨頻頻向謝里夫政府發起衝擊,無異於火上澆油,使總統和總理因權力之爭引起的國家政治危機愈演愈烈。緊接著,在全國最大的城市卡拉奇市接連發生暴力事件。政府緊急調動憲兵和保安部隊,並出動100多輛卡車、坦克和裝甲車在首都街頭巡邏,以阻止示威者進入伊斯蘭堡。
在國內政局陷入一片混亂之中的時候人們焦灼地再次把目光投問了軍隊。
在巴基斯斯坦歷史上。軍隊一直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實行軍管的時間要比文人當政的時間長得多。自1947年巴基斯坦獨立以來,軍人執政達25年之久,軍隊的立場歷來是巴基斯坦政權更迭的重要因素。軍隊現在雖然還政於民,但關鍵時刻軍方說話還是管用的。
在1993年的這場政治危機中,軍方先是持超脫態度,主要是因為內部意見不一致。新任陸軍參謀長阿布林·瓦希德將軍傾向於總統。7月2日深夜,他驅車前往總理府,“建議”謝里夫辭去總理職務。但其它一些高階軍官大都支援謝里夫政府以及他的溫和政策。在總統、總理的長期鬥爭中,軍官們對從政者表示失望,但又厭倦干政。由於反對黨威脅要進行全國規模的示威活動,局勢有可能進一步惡化,使軍隊不得不從後臺走到前臺,開始公開干預僵持不下的政治危機。軍方連續幾天召開高階將領會議,以統一意見。
7月15日阿布林·瓦希德將軍把貝·布托接到總司令部,要她取消進軍首都計劃以避免流血衝突。貝·布托則慷慨陳詞,提出只要政府答應提前大選就可以停止進軍。二人達成了一致意見。
隨後,阿布林·瓦希德將軍又勸謝里夫總理同意提前舉行大選以打破政治僵局。謝里夫表示,如果總統下臺,“我們什麼都可以接受”。
球踢到了伊沙克·汗這邊。為避兔流血衝突和軍隊接管,維護巴基斯坦的民主制度,伊沙克·汗總統決定體面退位。
7月17日,總統、總理、陸軍參謀長三方舉行了兩輪會談。最後,總統、總理都同意辭職,並決定提前舉行大選。總統和總理之間歷時半年多的權力之爭的結果是龍爭虎鬥,兩敗俱傷。
7月18日深夜,謝里夫向全國發表電視講話。他說,鑑於政敵的攻擊,他不可能再執政了,因而決定辭職,準備接受舉行選舉的挑戰。他指責陰謀破壞經濟改革的“一夥上流社會的陰謀家”和反對派威逼他下臺。謝里夫聲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