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中國農民起義史的老傳統中,地方官一旦被起義農民所活捉,總歸是人頭落地的。這次小刀會起義,那位上海縣知事袁祖德,便自知不免一死。據說他索性穿起官服,高坐於縣衙大堂之上等死,當然就殉職了。可是他的上級吳道臺被活捉之後,不但倖免一死;後來還化裝逃了出來,最後還帶了大批民團,和江蘇巡撫許乃釗一道回來「剿匪」;劉麗川反而被他殺了。——這樁歷史何以不循老樣板發展?其中就大有文章了。
首先吳道臺倖免一死,可能是與他籍貫有關。劉麗川的廣東幫小刀會之中,多的是吳的鄉親,甚或結拜兄弟和部屬。他們都是「關雲長」的信徒。所以在此「華容道」中,就放他一馬了。
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項,則是吳道臺有海外關係——吳道臺是一個博士論文的好題目,他可能是盛宣懷和孔、宋的前輩;是近代中國第一批資產階級富商從政。他據說是廣州「十三行」之一的吳爽官的兄弟行,捐官出任候補道起家的,並擁有外國公司股票的買辦官僚。吳或許也是美國 「旗昌洋行」(Russell & Co。)的大股東。他也是美國公使馬歇爾(Humphrey Marshall,一譯馬沙利或馬紹爾)所很看重的中國官僚,所以劉麗川對吳氏也就頗有顧慮了。
劉麗川本人也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典型的「轉型人物」。出身市貧,據說劉曾到新加坡打工,在英國洋行做過事,是洪仁�渙韉娜宋錚�鈧�筧說睦骱�禿枚瘛6匝筧艘燦諧繆蟆⒖盅蠛妥員暗雀叢擁男睦懟K�栽謁�孟律蝦3塹碧斕牡諞幌鉅�瘢�閌塹階飩繢鍶ィ�鬃園莘酶鞴�沽烊嗽薄R虼慫�陀⑹刮暮玻ā�ir George Bonham)和英領事阿利國(Rutherford Alcock)以及美使馬歇爾、美領事馬輝(R。 C。 Murphy)和法國領事愛棠(B.Edan)都有很誠懇的談話。
第一,他宣告自己是洪、楊屬下,太平天國革命政權的一支。在他們與滿清政府的戰爭中,他要求列強保持絕對的中立——不助太平軍,也不助「清胡」。
第二,他也對列強保證租界的絕對安全。革命軍絕不入侵租界;租界一切維持現狀。清政府在租界內的海關,仍可照常運作,不受騷擾。
劉是深通外情的。不像洪、楊那樣胡塗的自高自大。因此他對列強使領的要求和保證,可說是合情合理和符合國際公法的。
可是這時英、美、法三強,對劉的反應,那就同床異夢了。
由「租借地」變成「殖民地」
反應最具體的當然是英國。英國當時在上海原是一強獨大的。它壟斷了中國東南沿海如瘋若狂 的鴉片貿易。英使文翰、英領阿利國,即公開揚言不惜以超法律手段(extralegal),擴張商務特權。大批英國商人,包括財勢最雄厚的「怡和銀行」的老闆威廉?渣甸(William Jardine)的家族,可說是人人有份,人人發財。
【附註】「怡和」這個行號,本是鴉片戰前,廣州十三行茶商中,最雄厚的浩官伍崇曜的行名,聲聞中外,信譽卓著。不幸戰後五口通商,貿易中心北移,伍家衰落破產,這一響噹噹的招牌乃被英國渣甸家族所襲用,至今盛勢不衰。
至於經常的進出口貿易,英商亦佔百分之七十以上(包括鴉片貿易);航運量更逾百分之九十。因此這時的英租界之內也真如當年廣州一樣,金錢堆滿十三行,熙熙攘攘,一片興隆氣象,不像那些眼大於腹的法國人,仍然只靠天主教會和上海徐家彙,中國原有的耶穌會士,來撐持門面。美國則自始至終,還沒個租界,它「依親為生」,寄居於英租界內,受盡英人鳥氣——美國領事館最初在英租界賃屋開張時,英國人竟不許它「升旗」,把老美氣得鬍子亂飄!
可是,英國領事館這時在上海,卻有大衙門一座,氣勢顯赫。其中辦公人數可能不在當時華盛頓的美國國務院之下。——讀者們千萬別為今日老美的氣勢所懾,以為它當年也是如此煊赫。那時美國還是個小國。遠東對他們來說,還是「遠」在天邊呢!
英國人在上海既有如此群眾、如此衙門,因此上述那支「上海義勇隊」(後改稱「上海萬國商團」),基本上是一支由英國海軍陸戰隊支援,由英國領事領導的英國武裝。他們既一戰趕走了清軍;小刀會又望洋卻步,這個真空狀態下的「租界」,就被他們鵲巢鳩佔了。這支烏合的「義勇隊」自覺管理城市經驗不足,身兼香港總督的文翰乃從香港調來一批印度警察,維持治安。這便是後來我們所親眼看到的「紅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