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親貴「執政黨」是腐化的核心
總之,大清王朝發展至此是真正的「氣數已盡」。它的國家機器已完全鏽爛成一堆廢鐵,而在這廢鐵堆中還在操縱把持的,便是愛新覺羅皇室,和那夥滿族親貴了。
須知滿人入關之時,為羈縻漢人,曾有不成文規定,全國高官厚祿,滿漢各分其半。但是漢滿人口的比率,則至少是兩千萬比三十萬啊!以中國之大,高官厚祿職位之多,只有三十萬人口的滿人竟佔其半,則滿人中之有知識有能力者,也就無人不官了。因此吾人如果把這個享有特權的滿族,整個一「族」,看成個一黨專政的執政黨,則每一個「滿人」,和附屬於他們漢人「包衣下賤」和若干蒙人所謂「旗下人」,不論賢愚,都是享有特權的「黨員」。只是他們「黨員」、「入黨做官」的資格是天賦的。毋須搞「表現」,更不要走後門罷了。
可是事到如今,大清帝國這個執政黨,專政了二百多年,現在是徹底的腐爛了——在國家急需現代化,尤其「國防現代化」的緊要關頭,他們就變成最大的反動勢力了。這個反動勢力最主要的根據地,便是這「最大的肥缺」,為醇親王所盤據的「海軍衙門」了。
不過話說回頭,搞同治中興、搞自強運動,那些科甲正統出身的清末名臣,自林文忠公以下的曾、左、李、胡(林翼)、沈、張(之洞)、文(祥)、陳(寶琛)、劉(坤一)等人,都不失為槃槃大才。老實說,後來我們及身而見的國共兩黨之內的高幹黨官,有幾個能和這大群翰林進士之中的「文」字輩人物相比。——文字輩是指他們諡法中嵌入個「文」字的高幹,如林「文」忠、曾「文」正、左「文」襄、張「文」襄、李「文」忠等等。
須知這批文字輩人物,都是我們華夏文明的範疇之內,優良文官制度,那一個「定型」中所培訓出來拔尖子的精華。他們的不幸和失敗是上帝安排的;是時代變遷的結果——他們那個「定型」是個有待「報廢」的型態。加以「君為臣綱」,王綱解紐,他們縱有天大的本領,和至高的公私德行:但是形勢比人強,一切努力也是徒然。
至於我們國、共兩黨的高幹呢(包括老毛老蔣自己)?!他們多半都是「歷史三峽」裡某一、二階段中過渡性的官僚,他們不屬於任何一個「定型」;也沒個「定型」好屬。他們之中有的還是滿口孔孟的。但是他們的孔孟也缺少個「定型」。既不屬於上述文字輩那型別態;也不屬於杜維明式的「後西方」(Post…Western)那一類,而是屬於未定的「過渡型態」(transitional pattern)。他們之中也有滿口民主的,可能包括當今海外全部民運人士。其實他們只是嚮往民主。嚮往於英美傳統(Anglo…American tradition)的民主。屬於自己的民主型態還未出現呢!此外,還有仍在高喊社會主義的高官。他們的祖師爺列寧、毛澤東堅持了數十年,最後還不是給徒子徒孫「開放」了。現在哪能輪到他們再反水,來做孤臣孽子呢?這些當然都只是些略有瓜葛的題外之言,將來歷史自有客觀定論,無待饒舌。
在「昆明湖」裡辦「海軍學堂」
現在還是談談老太后和她的「頤和園」。
據說同治初年兩宮垂簾之時,二十來歲的青年寡婦,可能由於禁城之內深宮太悶,她們曾往劫後的圓明園廢墟憑弔一番。西后睹物傷情,曾對之垂淚,並有意加以修復。事為恭王所阻。蓋內戰方殷,外患末已,哪有閒錢來重建花園呢!
迨同治崩殂(一八七四),慈安亦逝(一八八一),恭王見黜(一八八四),五十歲的西太后大權獨攬,在新任海軍大臣醇親王奕譞以次的王公大臣,一片阿諛聲中,她就坤綱獨斷,決定重修名園為郊外遊憩之所了。
西后原意是重建圓明園。但是圓明園為洋兵燒成荒坍一片。從頭建起,蓋需款三萬萬兩,才可恢復原貌。既然一切需從頭建起,那又何必拘迷於圓明園故址呢?西后經臣工聚議,轉而注意於,雖為洋兵燒燬,然尚有若干孑遺的「清漪園」了。反正都是從頭來起,清漪園的條件且較圓明園為佳。西后乃決定將清漪園改名頤和園,就加工擴大改建了。改建的初期預算是白銀一萬萬兩!
這個預算令人感嘆的則是,它可用以增建十支「北洋艦隊」而有餘。但是「北洋」對一位無知而潑辣的老寡婦,未免太遙遠了。建個園子解解孀居禁宮之悶,那才是當務之急呢!
頤和園工程是一八八四年正式開始的。這時光緒帝載湉已十三歲。西后的打算顯然是,五年之後園工可完成,而光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