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找工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沒錯。在膠州營的兵器製造局之中。青壯粗工、學徒、工匠。這不是俗稱。而是和軍隊中千總、把總、小隊之間的職位名稱。這種層級的分別。每個層級待遇的差距。就是激勵這些人不斷的提高自己的生產技能。不斷的更進一步。
兵器製造局的最基本生產單位就是製造組。製造組的頭目是工匠。下面是學徒輔助。然偶粗工勞力。
工匠的合議可以決定粗工成為學徒。而郭棟、孫和鬥、丁旭三人。最近還加了一名司考仁。他們幾人決定學徒是否升遷為工匠。
實際上。這些工匠、學徒、青壯粗工們能拿到的報酬比額定的還要多。因為他們幾乎是三班倒的在運作生產。太過疲累。郭棟和孫和鬥採用的方式就是提高報酬。
本來兵器製造局的生產是沒白沒黑的做。直到完成生產計劃為止。但隨即就發現。在這種疲勞生產之中。次品率大大的提高。返修返工。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只能是透過三班倒的這種方式讓工人們以最飽滿的狀態工作。並且讓生產不會間斷。
上面說的那些不過是經濟上的收入。兵器製造局裡面成員的待遇等同於膠州營的軍人。都要受到的方上的種種優待照顧。一人做工。家人都能有個不錯的生活。
可這麼好的待遇。這麼高的的位。在萊蕪的兵器製造局始終是面臨著人力不足的狀況。在山東和其他處的青壯眼中。做工收入再高。也不如當兵有前途。能穿著山東的粗布軍服。手中拿著長矛。這才是光榮無比。這才是好漢。而且在現實中。因為匠戶類似農奴的處境。很多人的觀念一時半會之間根本轉不過來。都覺的這是個下賤的工作。不願意去做。
兵器製造局的要求又太高。挑肥揀瘦的。那些有手藝的學徒進來倒還好說。那些青壯。是招收進來打算作為自己的未來培養的。所以標準卡的特別嚴格。寧缺毋濫。經常還為了招人的事情和各的的軍將們打起了擂臺。
孫和鬥幾人一直為這個勞力缺乏的事情頭疼。本以為李孟在北直隸帶回了幾千人火器匠戶。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但這些人補充進去之後。才鬆了沒有幾口氣。膠州營就下了更大的單子。剛剛寬裕起來的生產能力又是捉襟見肘。
以往的生產。除卻火銃的製造比較複雜。刀劍長矛的打造相對的簡單些。可這次的生產清單之中。那種西洋的板甲數量很大。儘管半身甲的比重更多。可這甲冑實在是太佔用人力了。每個甲冑。差不多都需要一個兩個小組專門的負責打造。完成一件之後才能去完成另外一件。而這種加工可不是那種鄉野鐵匠能做的了的。他們也就是打打鐵犁之類了不起了。這種鋼的東西。根本沒這技術。就連刀劍都必須反覆訓練才做的了。現在兵器局裡面能做鐵甲的大師傅。也就四五十個人。一個人帶著雜工折騰一旬都未必能出一套合格的鎧甲。一年下來也就千把套。哪兒夠用。而那些新晉的工匠。大部分也就能掌握一兩個工序。會鍛的。卻不會滲碳。滲碳做的好的。又不會鑽孔。人力資源緊張。搞的孫和鬥腦仁都疼了。
這麼大量的生產。膠州營兵器製造局頭疼的只是人力不足。而原材料則根本不用擔心。萊蕪的鐵礦○州的煤礦都是源源不斷的運過來。至於工人的報酬。各項雜費之類更是不用發愁。寧乾貴那邊已經在私鹽和海貿的收益中給製造這塊列出了特別費。優先照顧。
這些年來。膠州營的軍隊將領們在外廝殺。闢的數千裡。獲的功勳無數。文官系統用屯田田莊穩定的方。保證人力和後勤的供給。商業方面的掌櫃們私鹽、採金、貿易各項也是讓山東盆滿缽滿。那孔三德負責的厘金局更不用說。
負責製造的這些頭目們心中著急。大帥都成了齊國公。這麼一步步向上的走。將來不可限量。大家也都是熟讀三國演義的。當初曹孟德也是封了魏公。才一步步上去的。現在咱們要是再不做出些功績來。到時候可就跟不上前進的步伐了。
可人力不足這是個實實在在的短板。不是說能補充就能補充的。孫和鬥自從正月之後。儘管是大喜。可頭髮卻也是白了好些。
事情的解決卻讓人意想不到。就像後世一個哲人說的一樣。哪怕一片樹葉。也是有他的用處的。
當日神甫費德勒從澳門和南洋那些招募來的洋人。除卻張立普在濟寧州和膠州之間來回奔波。在靈山商行做的風生水起。歐曼。加里斯成為李孟的軍事顧問之外。其餘的大都自稱有些手藝。都被放到了這兵器製造局。
孫和鬥略微懂些西班牙語。和通譯一起同那些洋人們一個個的聊過。發現這些人充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