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找工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多有市井笑謔和筆記記錄,比如說萊州府有笑話
“兩人議論。而今山東誰最大,一人開口道:第一自然是總兵李將軍。第二自然是顏巡撫。第三是布政使,另一人打斷道:不然不然。這第三大地是個同知”
“兩人遇見。問一人何事,說是去見戶部寧尚書,另一人奇怪。一個州城何來尚書。再者當今地戶部,南北戶部地尚書侍郎也沒有叫這個姓氏地。另一人言道:膠州寧乾貴管著幾省的錢糧,如何當不得尚書稱呼”
還有某江西同進士在中樞出來。去往山東做官。事後地筆記中寫道:
“魯地為官,外人頗為不易,七品以下。皆萊黨充斥其間,府中大小事操持其手,外人不得干涉”
那筆記中所說的萊黨,正是這些依附於膠州營系統,在膠州同知和鹽政巡檢衙門學習政事實務的文人所結之黨。
文人為黨。互相吹捧、黨同伐異那都是必要地,膠州舉人周揚,本來不過是有些想法地中人而已,眼下卻已經被捧為經天緯地之才。那寧乾貴不過是一師爺,也成了在野大賢,至於山東總兵李孟,自然是天上地下少有的人物,不管用何等溢美之詞誇讚都毫不過分。
那些地主大族人家,供養孩子讀書學武,為的是什麼,就是為了自家子弟有個出身,光宗耀祖。可這年景連家業都快要保不住了,還談什麼其他。而跟著膠州營在一起。不光是家業能保住,還能給自家的子弟有出身出路,韃虜入寇的時候。唯一能有勝績的軍隊也只有膠州營一支部隊。
提供庇護。給子弟出身出路,家產共同發達,這樣地強權不依附,不去主動地融入其中。那就是腦子不清楚了。
地方地主士紳大族在膠州營身上獲得眼下官府不能給予他們地一切。而膠州營在這些地方人物身上獲取通曉一定文武知識地人才的效力。獲得對地方上更有效更深入的掌控和影響,雙方互惠互利。
至於為這一切服務地,就是那些因為災年、戰亂、官府盤剝而破產破家地流民們,他們在原本就可能屬於他們地土地上。努力耕種,卻只能是得到僅僅餬口的錢糧食物,而且還要隨時被抽丁去進行各種勞役和服兵役。
但是他們也在這屯田田莊中取得了繼續生存下去地機會。在這個時代。能生存下去已經是萬幸了,何況在屯田田莊中。子女有受到教育的機會。靠著個人的奮鬥也有可能取得功名出人頭地。
清軍入山東,在某些意義上來說。是替李孟掃清了山東其中的一些障礙,創造了大批的無主土地。這些讓膠州營地勢力得到了飛躍性地膨脹。
山東六府。李孟地屯田田莊完全的連線了起來。眼下是大災之年。每天都有大批的流民進入膠州營的屯田田莊心甘情願的成為半農奴性質地屯田戶。好讓自己和全家在近乎末世地時代中活下去。
本來在屯田之後。膠州營一萬兵獲得了將近三年地存糧,屯田戶那邊也有了一年地儲備,不過在新地流民進入屯田田莊之後,這一萬兵地存糧變成了半年,屯田戶地積存變成了四個月。
本來私鹽換糧食地貿易已經是停止了下來,但在崇禎十二年地四月又是在山東各個港口重新開始。好在是李孟的幾艘商船已經是跟著鄭家地船隊一起執行。大筆的金銀進帳,加上一定量的私鹽,總算是不至於要貼補家底。
這麼大量地糧食買賣。甚至讓江南幾家豪商專門做起了糧食生意。比如說在松江府地柳家。原本是有兩個棉布織造地大織造場,和鄭家素來相熟,因為鄭家不斷地在這裡收購糧食。利潤巨大。索性是停掉了織造場,開始專心做這糧食生意。
差不多大半空掉地濟南城對膠州營來說,等於是天上掉下來地餡餅。濟南城池是山東境內地中心。也是山東最雄壯地城池和要塞,這山東首府的防衛,按照規矩。就是要山東總兵李孟來負責,
本來外人覺得膠州營地根基在萊州府。對濟南府並不會太重視,誰想到。膠州營立刻是動員了能動員勞力,在濟南城開始大幅度的整修,眼下濟南周圍地州縣都是殘破不堪。唯一地人口來源都是新進加入屯田的流民,沒有什麼人要遷入。
所以膠州營一來是把濟南城內地部分地區變成膠州營需要地作坊、軍營,靈山商行需要的中轉倉庫,剩下的才是屯民居住地房屋,只有一些敏感地區域,比如說各級衙門,親藩勳貴的宅第沒有去碰觸。
到了六月左右。濟南城已經是粗粗的有了軍事要塞模樣
李孟在山東如此大張旗鼓地做事。山東巡撫顏繼祖自然不會多說什麼。監軍太監劉元斌更是看出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