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點123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助些左鄰右舍,這個信心和能力還是有的。
“你不懂的,你不懂的。”張大娘聽了呂世的安慰,只是輕輕的搖搖頭,提起水桶蹣跚而去,留下一個悶葫蘆的呂世在田埂上發呆,“難道說多收了麥子不好嗎?”
等到天黑,懷揣著一肚子的不明白和3個小子回了家,吃過麥粒野菜飯後,帶著滿肚子的疑問,在院子裡的樹下諮詢了張老實。
張老實放下手裡正在收拾的農具長嘆一聲道:“大師傅你還不明白啊,咱這大明有個不成文但合法的規矩,由於咱家多收了這三五斗,而別的人家又大夥逃荒拋荒田地做了流民,那些流民一走了之,反而我們可能是第一個要遭殃的啊”
這卻是什麼緣故?呂世不解,仔細追問下,張老實就說出一番話來。
聽張老實絮絮叨叨的說了事情的原委,呂世就明白事情的經過但也徹底的無語了。
卻原來,這大明朝至天啟開始無窮無盡的橫徵暴斂,迫使農民大批的逃亡。地方官吏為了上面派下的捐稅足額,採取一戶逃責任令九戶分陪,九戶逃則勒逼一戶獨自承擔的方法,甚至“民有丁壯逃竄,而搜掠幼童以所賦稅”這樣輾轉相牽,往往出現鎮村逃跑一空的情況。
天啟七年,時任陝西巡撫的吳應箕在給他的好友一封信裡,談他途經河南真陽的一段見聞:
“自晨發,出城郭20裡,又行40裡。此日天色甚湥В�駟《�鰲T�40裡中醫網皆黃毛白草,察所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