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2/4頁)
抵制日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夜功夫全成了壞人呢?真是匪夷所思!以前怎麼一直沒發現?他腦子裡還沒想明白,人們已經開始敲鑼打鼓、遊行集會,支援以華主席為首的黨中央了。
正是從1976年這令人絕望的一年開始,王曉野的日子出現了希望。聖方濟說過:人,是在被世界拋棄的一剎那得救的!那一年,他進縣城入校駐讀。高考恢復後,他的人生便有了逃亡的手段和目標。後來電視上有了英語講座,能看老師發音的嘴型,真是奇蹟。
王曉野看著電視就納悶:“為什麼好東西總是資本主義的‘奇技淫巧’?”“如果毛主席沒死,知識青年肯定會繼續上山下鄉,恢復高考就更沒戲了!”這只是他腦子裡的一閃念,可當時連他自己都被這“反動”念頭嚇得心驚肉跳。
縣城是一種典型的中國風景,它處在中國城鄉之間的結合部,為鄉下的孩子展示了外面世界的精彩。從“絕望”中看到新世界的王曉野,知道他只有透過考大學逃出山溝。他是全年級的異類!與他從小玩到大的子弟學校的同學們都在等待本廠的招工,後來他們果然如願以償,搖身一變成了自己父母的同事,並開始了“近親繁殖”,因為大家不是成了夫妻,就是成了誰誰的姐夫、小姨子之類的親戚。
那些令人絕望的事件,原來都是希望的徵兆。與當時的人生挑戰相比,此刻的這單業務更像一場兒童遊戲!不過對於兒童而言,還有什麼比遊戲更重要的呢?王曉野每每想到人生如戲,便大為釋然!不是還有國際研討會嗎?那兒說不定還有機會!
第八章 國際研討(1997年2月)
國際研討 一(1)
國際證券研討會在渤大市如期舉行。會議由滬江證券的副總裁周輝主持。他在主席臺中間就座,看上去滿面紅光,就是胖得有點臃腫。他和王曉野同為新中國的第一代投資銀行家,但生活軌跡不同。
周輝出生於河南農村,他爺爺是大地主,剛解放就被槍斃了,可這頂地主的帽子卻害了三代人。六十年代初大陸鬧饑荒,周輝的老家餓殍遍地,周輝的大姐、二姐都餓死了。他爸
因出身地主成為歷次運動的批鬥物件,終因積憂成疾,在周輝出生前英年早逝。周輝成了遺腹子,命苦,但命也硬!他母親也是地主的女兒,性格倔犟。她認定兒子只有讀書才會後出息,便讓周輝的大哥出去掙錢供周輝讀書。因為是地主子弟,他大哥只能在採石場幹開山放炮的危險活,結果有一次被啞炮炸瞎了右眼。
周輝發憤讀書,本來兩次以高分考上大學,但都因為政審不合格而落榜,原因是他曾收聽過“美國之音”並因此被拘留收審過三個月。後來周輝孤注一擲:既然上不了大學,便自修了大學文憑,然後一舉考上了人民銀行總行研究生院的研究生。按業內的說法,他是從“五道口”出來的嫡系部隊,因為地處北京“五道口”的人民銀行總行研究生院相當於金融系統的“黃埔軍校”,其畢業生大多就業於中國主要金融機構。
周輝研究生畢業後先被分配到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由於有專業背景和正規學歷,幾年後便青雲直升,成為央行當時最年輕的處長。隨後他被調到剛組建不久的證管辦,兩年後空降到了上海滬江證券任職高管,等他升到現在的滬江證券副總時,中國的銀行和證券業務已被他玩得爐火純青了。他依靠同學、同事、上下級和老鄉組成的網路指點江山,激揚股市,為公司和個人都賺取了鉅額財富。中國的股市可謂天下一絕:只要有新股上市發行,肯定賺。所以周總的關係戶和親朋好友都跟著發。他的個人財富早已上億,朋友中的百萬富翁都只能算“貧下中農”。
美中不足的是,他的家庭生活不和諧,第一次婚姻以失敗而告終,他為前妻花一筆鉅款移民去了美國;第二任老婆無法忍受他在外沾花惹草的習性,也帶著孩子移民澳洲。他家在北京,卻以工作為名長駐上海,這樣他可以名正言順地用各種手段來招待客戶和領導。在實踐中他發現:國人講的是集體主義,但行動起來是個人主義,而且比美國人更個人主義。這個發現使他的生活有了方向,工作有了重點。他口頭常掛著《三字經》中的名言:性相近,習相遠。他認為人的天性一樣,只是習俗不同罷了!於是金錢、女人和權力在他手中都被轉化為資本,然後彼此生出各種交易。
研討會上座無虛席,可惜陳邦華並未出現。一個滿面春風、風姿綽約的豐滿女人在王曉野和周輝兩人之間不斷耳語,並在臺上臺下安排、張羅,儼然一個總導演,連臺上的官員們都禁不住好奇地盯著這個來回忙碌的少婦。
這個能幹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