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3/4頁)
賣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了《孽海花》、《蜜月》等30部影片的老演員了,1962年他在大陸拍攝《南海潮》之時,還穿插在《血地恩仇》和《粉紅色的夢》兩個劇組裡,忙得不可開交。在此之後,張錚又陸續在《五虎將》、《金鷹》、《豔遇》、《鴛鴦帕》、《秀才奇遇記》、《雙女情歌》、《屈原》等影片中出鏡。20世紀60年代參加長城影業公司的編導工作,與吳景平聯合導演了《迷人的漩渦》,與黃域合作導演了《映山紅》。後獨立執導了紀錄片《新疆奇趣錄》、《雲南奇趣錄》、《中國自衛反擊戰》等影片;80年代曾在香港亞洲、麗的等電視臺參與拍攝《新變色龍》、《怒劍鳴》、《IQ成熟時》等電視劇集,並著有小說、報告文學集、回憶錄等。大陸觀眾從在內地放映的香港影片《巴士奇遇結良緣》、《歡天喜地對親家》中,逐漸熟悉張錚中年時期所扮演的風趣、幽默的師傅和父親的可愛形象。
影片在完成對白雙片之後,還沒有進行混錄,王為一就迫不及待的攜片親自前往北京,請蔡楚生過目。蔡楚生便先邀請好友周揚部長一個人先看,周揚看完影片之後高興得拍手說道:“此戲很好,故事曲折、複雜,只是感到光是一部戲就沒有充分的機會完全表現出來,如果更充分一點,能不能分為上下兩集,這樣就有更大的發揮空間。”一席話讓蔡楚生陷入了沉思,他經過仔細的思忖,決定採納周揚的意見。周揚便與珠影廠的領導商量,請蔡楚生先放下手頭上的工作,前往珠影,專心進行該片的修改和補拍執導工作。蔡楚生再次光臨珠影,安營紮寨,坐鎮指揮,對已經完成好的樣片進行重新“分解”、“開刀”,豐富其中細節,穿插新的內容,增加連貫情節,開始補拍許多重新構思的鏡頭。
在二度拍攝中,蔡楚生邊拍邊走訪廣東許多地區的老革命,把他們講述當年戰鬥、生活的真實情節,文學化、藝術化地再現於影片之中。其中,由初上銀幕的從廣東話劇團調往珠影的演員林嵐扮演的地下黨老馬,在影片結尾處在刑場上被金喜等人救起,大家一同投奔游擊隊的重頭戲,被蔡楚生調到影片下集的開端部分,以把人物、事件、年代延續得更遠、更長,更復雜。
這樣,蔡楚生整個打亂原來完成片的許多情節處理,再補充許多新增加情節的鏡頭,有時在頭一天晚上進行充足的案頭準備,分好了鏡頭之後,在第二天現場實拍時,又突發靈感,即興改拍。蔡楚生決定待全片完成剪輯之後,再重新組合成上下兩集,他特意想把該片跨度不同年代,拍成一部史詩式的影片,故特別在影片上集的開頭和結尾處,加上一首對應劇情的詩,以男女聲合唱、隸書字型、用開頭時平靜的海水和結尾處滾滾的浪潮的畫面對應全片。七律詩共分為“序歌”和“尾聲”兩大段:“東海浪潮接雲天,恩仇難忘憶當年;漁鄉兒女鬥爭史,佳話流傳入詩篇。”接著,從海灘上的一頂日本人留下的鋼盔,讓老年的阿彩引發感慨,對孩子們開始娓娓講述起她年輕時代所經歷的曲折故事。而影片的結尾是阿彩一家劫後餘生在海上遇到張伯投奔游擊隊之時,歌聲在一浪高過一浪的巨浪滔天中再次響起:“大海茫茫隱船蹤,漁人泣血浪潮紅;國破家亡無限恨,龍騰虎躍待春風。”
由此,總片名仍為原來的《南海潮》,上集定名為《漁鄉兒女鬥爭史》、下集定名為《天涯海角恩仇記》。上集於1962年4月25日正式停機,並在原來已經完成片的基礎上重新編剪,於當年下半年迅速在全國範圍內公開放映。
影片的上集公映以來,備受圈內外和廣大觀眾的矚目和喜愛,上集打響了,下集的毛片和需拍的鏡頭,理應快馬加鞭地趕製完成。此時,北京方面卻是一個電報接著一個電報,向當年皇帝下詔書一樣的催促著蔡楚生趕緊回去,因為當時全國文化藝術界的“文藝整風”運動正在全面開展。1962年5月以後,攝製組的人員整整等待了蔡楚生大半年時間,望眼欲穿,始終未能看到蔡楚生重返廣州。
轉眼間,1963年的新春又來臨了,第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評選活動開始張羅開來,廣大觀眾和熱心影迷群情激奮的踴躍參加這一聲勢浩大的、全國唯一的一次全部由觀眾和讀者評選、在民間最有權威的電影盛事。《南海潮》上集生正逢時,一舉奪得了最佳故事片獎、最佳編劇獎、最佳導演獎以及最佳女主角的第二名,此外,還獲得了最佳配角、最佳攝影、最佳美工等主要大獎。在這裡值得註明的是,此屆評獎與前兩次一樣,所有獎項的設定,均由廣大觀眾以選票多少,按票數最多的進行綜合評定,直到《大眾電影》“百花獎”因受當時文藝界再次“整風”中的重點